外来者有归属感异乡人愿扎下根
四位“新义乌人”的真情告白
“每三个人中,就有两个是外来建设者。”以小商品批发市场闻名于世的浙江省义乌市,户籍人口70多万,登记的流动人员达150万,外国人超过1.3万人。“人员多、情况杂、任务重、压力大”,成为义乌市流动人口管理的显著特点。
“服务为先、公平对待。”近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以这八个字为原则,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全国之先河,义乌在政府部门序列中增设流动人口管理局,让流动人口“安居乐业”,是义乌的承诺。使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共存、共建、共享”,义乌正着力健全惠及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流动人口维权机制。
义乌实践,成效几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效果,服务管理对象的感受最真切。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义乌,走近流动人口这一“新义乌人”群体,记录下他们的心声。
打工跃上政治舞台
【当事者说】
我叫尚洪侠,老家在安徽省凤台县,1996年3月来到义乌一家文具公司工作至今。
做梦也没想到,我打工打上了政治舞台。当初来义乌,是跟随在这里开理发店的老公而来。刚进公司,我是包装工,因为工作认真、能吃苦,在公司进步很快,从质检员一步步做到质检主任、车间主任、生产部主任。1998年,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000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接下来的打工生涯中,我先后获得“先进女职工”、“经济创新能手”、“十佳外来建设者”等十多项荣誉。2007年,我当选为中共义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今年新年刚过,我当选中共义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同时被推举为中共金华市党代会代表候选人。
我第一次当选党代表时,感到很意外,根本不敢相信,把所有表格都填完了,还是不放心。现在想想,虽然意外,却在情理中。义乌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培养我们外来建设者,不仅让我们在工作生活、劳动保障等方面享受着与本市市民同等待遇,同时在入党、入团、选举人大代表、党代表等方面,与本地同志一视同仁。不但不排外,而且把我们推举在最前列。
以前我也想着,打工总有一天要回家,因此在老家修了房,后来又买了房。现在我真正把义乌当成第二故乡了,已和老公商量好,再努力多挣点钱,准备在义乌买房,为义乌建设长期奉献。
【义乌创举】
为增强流动人口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法保障流动人口享有民主政治权利,近年来,义乌市在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参政议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在义乌的流动人口中,各级党代表已有7人、人大代表11人、政协委员10人。
为保障流动人口的民主权利,增强流动人口的荣誉感,义乌市还进一步畅通了政府与流动人口的沟通渠道,引导流动人口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方面,流动人口享有与本地城镇职工一样的平等权利。与此同时,义乌市及所属镇(街道),每年开展一次“十佳杰出外来建设者”评选活动,在流动人口中大力弘扬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
涉外政务一站完成
【当事者说】
我的中文名叫皮尔,来自法国,是一家跨国公司设在义乌分公司的老板,主要做服装辅料生意。
我第一次来义乌,是1991年,那时还在上大学,是来玩的。2006年再来义乌,开始做生意。虽然刚开始公司只有我一个人,但在义乌办事比较方便,很快生意有了起色,公司慢慢长大,现在已有10个人,世界各地的客户都有了。
说起在义乌的方便,最大的感受就是办理居留许可证。中国法律规定,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就业必须办理居留许可证,且要一年一续。听一些朋友讲,以前办理这个许可证,要跑工商、劳动等多部门,最初还要跑到杭州去办,后来可以在金华市办,跑来跑去,没有十天半个月办不下来。现在可以直接在义乌办了,同时,不用跑多个部门,就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的一个大厅,基本上一天就能办完,很方便。时间对我们生意人来说,就是钱呀。
义乌真的很好,现在我的太太和女儿都来这里了。
【义乌创举】
义乌市是由公安部授权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县级城市。目前有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余名外商常住该市。
既很好地维护国家主权与法律,又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方便外国人做生意,义乌在加强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完善境外人员日常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行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为所有涉外政务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境外人员融入社区”活动,特别是在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义乌市主动邀请外国人一起过节。针对部分外国人有宗教信仰,义乌市还设立了临时宗教场所,方便信教外国人活动。
在为正常做生意的外国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义乌市还组建了打击外国人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非法入境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专业队伍,促使在义乌停留的外国人自觉遵守中国法律,为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
孩子就读公立学校
【当事者说】
我叫刘宗源,吉林辽源人,2007年来到义乌,刚开始干厨师,现在自己开了一家饭店。
这两天我很高兴,儿子刘星宇期末考试全部是优,老师也给我儿子很好的评价:聪明,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我们算是来了个好地方,赶上了好时候。
作为外来人口,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2009年,我把儿子接到义乌,儿子一来,很快就找到幼儿园。孩子在长大,我也开始犯愁,儿子在哪上小学?回老家,孩子的爷爷奶奶年龄大,照顾不过来,还担心爷爷奶奶溺爱;在义乌,有学校接收吗?
2011年8月,我听老乡说,义乌有政策,凭我的营业执照,可以申请让孩子上公立学校。尽管不是太相信,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各种申请材料交上去不久,我们接到通知,孩子被安排在义乌市黎明小学就读。就这样,我儿子读上了公立学校,没有借读费、赞助费,还不用缴学杂费,每学期500元的午餐费,还是自愿。后来才知道,我儿子享受到了与本市市民一样的免费义务教育。
孩子上学的事解决了,我把心思放在了饭店经营上,争取把生意做大,多挣钱、多交税,为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学做出贡献。
【义乌创举】
5.2万名流动人口子女在义乌上学了,其中像刘星宇一样在公立学样就读的,有2.6万名。这得益于义乌市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一系列举措。
义乌市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推出了“积分入学”制度,根据规定的条件进行电脑排名。与此同时,进入公立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必须建立正式学籍、混合编班,一样享受规定的免费政策,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政府资助范围。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义乌市还对民办学校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还将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广泛、安全地接受义务教育。
我们住上公寓楼
【当事者说】
我叫沈秀兰,四川广元人,2001年来义乌,在一家工厂打工。
刚来时,单位有集体宿舍,6个姐妹住在一起,房间虽小,有张床就行,出来打工嘛,条件差点,没什么。2004年,我丈夫也来义乌了,于是我搬出集体宿舍,在外面租了一间小平房,每月120块钱,条件可想而知。房间太小,摆了张床,其他东西就很难搁下去。后来听说单位在建集体公寓,像我这样的老职工有可能住得上,这让我们好生希望。
2009年,我们真的盼到了,因为我和丈夫都在这一公司,分上了一个中等公寓房间。搬家那天,全公司上下热闹得很,我们两口子比过年还高兴。公寓小区修得太漂亮了,引得我们在小区转了好几圈才搬东西进屋。房子好大,有130平方米,每一公寓房分大中小型三个房间,共用客厅和厨房。我们的中等房间差不多有20平方米,有空调有电视,还不用交房租和物业费。
去年10月,我们又调换到大型房间。房间大了,显得我们的东西更少了。这不,马上要过春节了,今年我们不回家,孩子要来义乌,我们还得准备点东西装扮装扮,在义乌过个喜庆的春节,来年更加努力工作。
【义乌创举】
政府督促用工单位承担起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的责任,目前义乌已有近10家大的公司、企业建立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公寓小区,数万名流动人口住上了公寓。另据了解,义乌市委市政府正在考虑,将长期在义乌就业和生活的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纳入住房保障建设规划,并考虑稳步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向流动人口开放。
“安心工作,舒心生活。”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真切感受到了义乌的温暖。
随着流动人口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推开,义乌正在探索建立适应流动人口的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努力让流动人口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与此同时,义乌还在探索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机制,及时处理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和职业安全为重点,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2012年01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
作者:黄庆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