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海关公布近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到6月份,义乌进出口总值突破600亿大关,实现了半年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创新改革,让“小商品之都”焕发活力。
2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170多万种商品,浙江义乌被称为“小商品的海洋”,是闻名世界的小商品之都,每年有将近40万境外客商来这里购物,“买全球、卖全球”是义乌的独特优势,这也让义乌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县。
近年来,国际市场萎缩,电子商务对实体商铺冲击强烈等因素都给义乌外贸出口带来挑战,特别是传统贸易方式的高门槛也成为义乌出口发展阻力。
义乌有一万三千多个常驻的境外采购商,伊朗商人奥拉斯就是其中一位。他向记者介绍,由于政策门槛高,外国个体经营者无法在我国境内开设贸易公司,只能把公司开在香港,在义乌设个代表处,也正因为如此,所有采购、进出口、结算、退税等经营活动都要由别的公司代理。
多年没有经营资格让奥拉斯这样的小型采购商苦恼不已,他们只能借用别人的公司做生意,而且还是几个采购商经常拼装一个集装箱“超市”来出口。义乌市场的采购模式多品种的、多批次,少批量的特点,也给监管部门造成了很大困扰。
对于小商品出口,义乌有关部门有过许多尝试,曾经套用一般贸易管理,但出口商无法忍受冗长的检测周期和高昂的检测成本,不得不放弃生意。后来按照旅游购物管理,虽然检测条件放宽了,但出口又无法上规模。到底是强迫市场改变生产关系,还是政府主动调整管理体制?
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支持下,2012年4月,义乌开始试行全新的贸易管理模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允许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和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的义乌小商品,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最高可报15万美元,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
两年的试行期,义乌推出了一系列改革配套举措。工商部门降低外商注册企业门槛,两个以上外商可以成立“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商务部门把原来的进出口资格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检验检疫部门大幅度减少法定检验商品的数量,海关则对来自小商品城的出口货物实行分类监管、快速放行。
随着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近期正式获海关总署批准,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进入了落地实施的新阶段。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总经理吴波成表示,针对义乌小商品“小、散、杂”等特点量身定制的全新贸易方式以及一系列改革,让义乌市场在艰难中快速成长,让这个间接带动1000多万人就业的小商品之都活力倍增。
最新统计显示,新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力。截止2013年底,义乌全市涉外经营主体比试点之初增长近50%,达到5262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1891家,占全国的八成以上。2014年1-5月,义乌的市场采购贸易出口61.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
2014年7月29日中国广播网刊发
记者:陈瑜艳顾如荣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