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2点多,亚美尼亚客商哈尼克到处找取款机,要买一对镶嵌青铜的高脚杯。这是哈尼克第一次来义乌,他笑着说:“问了来过的同乡,专门找到这家店的。”
这家位于国际商贸城四楼的“河马”工艺品店,放在7万多家经营户的市场内,商铺并不算显眼。
“我每天都会接待十几拨客商,国内外的都有。”导购员张秀华说,在店面接待的多是新客,有的是老客介绍过来的,有的看着门口的“三星级”诚信招牌进来的。
确实,义乌市场持续繁荣靠的就是诚信。昨天上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践探索理论研讨会召开,数十位专家、学者对义乌近年来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客商对义乌市场的诚信满意度高达97%
早在2000年,义乌就将“诚信义乌”建设列为战略目标,并将“信用市场”建设列为重中之重。
商城集团总经理助理贾军花说,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信息的采集和公布,依托全部市场经营主体实名认证的“义乌购”平台,公司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采集信息,以此来描述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
经营户的线上线下交易行为、经营年限、商业纠纷都会成为信用等级评定的依据,并将这些商业纠纷调解过程等信用信息全部予以线上公布。
来义乌的采购商,通过手指点击主通道边的“诚信平台”触摸屏、抬头看门牌上的诚信星级数、扫描义乌小商品码等方式,轻松获取想要合作经营户的经营状况、物流信息、诚信等级等信用信息,最大程度的避免采购风险。
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近一期的问卷调查显示,各地客商对义乌市场的诚信满意度高达97%,市场经营违法率从2000年的1.5%下降到2013年的0.48%。
没有诚信的商家将被强制退出商贸城
这类信用信息的公开,直接影响着经营户的生意,从而产生约束力。
今年开始,义乌市场监管部门对所有新入场的经营户都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确保他们的诚信意识和服务观念,目前已经培训新入场经营商户27期10万余人。
“努力形成经营者自律机制。”义乌市市场监管局长朱建富说,分类管理分为AAA(优良)、AA(良好)、A(稳定)、B(波动)、C(低下)、D(破产)等级别,“不同信用等级的市场主体,在监管频率和检查力度、政策享受方面均有不同。”
与此同时,商城集团也会通过一行带有“行政”色彩的奖惩措施,来加强诚信经营的引导。
“对评级信用较高的,给于低息信用贷款、商品分类搜索排名靠前、商位租金优惠、免费市场停车位和广告位等优惠正常。”贾军花坦言,对于信用低的经营户,公司也会毫不客气处罚,甚至直接影响到商家能不能继续留在国际商贸城内。
“比如提高他的商位租金,情节严重将直接收回他的使用权。目前已经有一个商户因为诚信度低,被收回了商位使用权,离开了商贸城。”贾军花说。
有不良行为的外商将被列入诚信“黑名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说:“现代化市场信用体系不仅要求经营户自身诚信经营,同时要帮助企业建立风险保障体系,这里面还应该包括供应商、采购商等的信用信息。”
确实,赊账在义乌市场普遍存在。绍兴人张吉英在义乌市场上卖了近20年的雨伞,她坦言一直以来都有赊账经营,对于合作多年的老客,甚至允许交货2个月以后付款。
从某种程度上说,“赊账经营”是义乌市场诚信的另一种体现,然而随着交易规模的增长,对于“采购商”的信用一无所知也带来了巨大的交易风险。
5年前,当外贸诈骗案件萌芽期,义乌市公安局就与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在互联网上共同开发建立了“义乌经济案件预警平台”。
为进一步优化信用数据库结构,扩大信用评价结果的社会化运用,今年义乌市场监督管理局着手信用数据库的扩面提质工作。
“现已完成对统计局、公共资源办等与市场信用密切相关的18个职能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的前期调研和协调沟通工作,预计到10月底系统扩容完成后,征信和信息共享平台的成员单位将由目前的32个扩展到50个。”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市场经营户外,整个平台的诚信信息还将涵盖供应商、采购商、中介机构甚至个人,比如将一些在商贸过程中有不良行为的外商、外资企业和外资合伙企业列入“黑名单”。
刊于2014年9月17日《钱江晚报》
记者:龚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