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村规停放的车辆被上锁。
吴先生是义乌江东街道东新屋村村民,平时住在义乌城区。上周六,一家三口驱车回老家看望父母,在老家过夜。第二天上午8点多,吴先生下楼发现车轮被上了锁,边上还放了一块告知牌,让他在上午8:00~11:00、下午1:00~5:00两个时间段到东新屋34幢2楼找人开锁。
吴先生恍然大悟:前阵子村里出了规定,停在村里的车辆都要在车子的显眼处出示村里开具的停车证,没有停车证的车辆,将一律被上锁并作相应处罚。他因为没有在车挡风玻璃前出示停车证,被误认为是外来车辆,上了锁。当天,吴先生到村办公楼向开锁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工作人员帮他开了锁,并提醒他以后要及时放置停车证。
虽然车子被上了一回锁,但吴先生挺支持这一做法。当天,他在村里绕了一圈,发现车辆停放比以前更有序了。不过,也有村民认为给外来车辆上锁的做法不妥。有村民问:“有些租客偶尔有亲朋好友开车来探望,难道他们的车辆也要被上锁吗?”
村里出台“文明锁”村规
东新屋村党支部书记金名潮说,如果外来车主有特殊原因到村里办事,将车辆停放在村里过夜,第二天可以找相关证明人说明情况,村里不会强行处罚。这条村规7月1日起实施,目的是缓解停车难问题。
东新屋村有本地人口500人左右,外来人口2000人左右,但停车位只有600个左右,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
在停车位紧张的同时,还有部分车主经常不规范停车,出现一辆车占用两个车位等现象。村里入驻了几家托运部,一些外来货车司机把货车开走后,将私家车停放在村里占用车位。还有一些房东认为家门口的停车位是私有的,设置地桩占为己有,不让其他车辆停放。为此,6月底,东新屋村制定新规:本村村民、租客平时在村里停放车辆,必须向村两委提供车牌号、联系电话、住址,由村里根据这些信息制作停车证,发给车辆所有人。凡是车辆停放在村里过夜的,都要在挡风玻璃前出示该证。每天深夜11点后,村里的工作人员会进行巡查,对无证、不按规范停车的车辆进行上锁。目前,村两委已办理1000多张停车证,远超村里能容纳的600个停车位。
金名潮说,这一规定得到村里九成以上村民和租客的支持,但也有少部分人不理解,“有个别村民和租客甚至一人申请10多张停车证,明显是占用村里停车公共资源,不符合实际需求。”
解锁有3种方案供选择
被上锁的车辆如要解锁,车主有3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向村里缴纳20元公益基金;二是在村里当一个小时的交通劝导员;三是在村里做一个小时的拔草、清扫等公益活动。
村两委是否有权向外来车辆的车主收取20元费用或强制他人劳动?记者咨询了浙江米德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浩进。他认为,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村里对本集体范围内的土地,享有使用、规划权利,以及获取收益、优先保障本集体成员的福利等权利。在村公共停车位紧张的情况下,村两委优先保障村民和租客车辆停放,无可厚非。村两委向外来车辆收取20元公益金用于维护村交通秩序,以及让外来车主通过一个小时的义务劳动弥补占用公共资源的做法也不为过。
对于该村的这一做法,你也可以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5252000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