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街道朱桂敏:防控一线“我带头”
朱桂敏(左二)提醒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加强自我防范
▢全媒体记者龚盈盈文/摄
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摸排春节返乡人员、为隔离人员送去生活必需品……这个春节,福田街道联港社区居委会主任朱桂敏比往年春节都要忙碌,和时间赛跑,赢得疫情防控主动权,是朱桂敏早出晚归的动力来源。
由于联港社区外地租户较多,从1月23日至今,根据市、街道各级部署,朱桂敏就在社区里忙碌着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每天忙碌到后半夜,稍眯一会儿,往往是天不亮就回到工作岗位。为了控制人员流动,联港社区是福田街道最先开始在路口设卡的区域之一,朱桂敏总是带头值夜班在卡口把守,耐心细致询问每个过路人员的行踪。
“这是他第一次春节没有在家吃年夜饭,我打了20多个电话,但他每次都说,防控疫情比吃团圆饭更加紧急重要!”朱桂敏的家人说。除夕当天,朱桂敏在参加完街道召开的疫情防控动员大会后,立刻部署社区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投身战“疫”一线,一直从早上7点多忙到晚上12点,忘记了一家人还在等他吃团年饭。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朱桂敏更是切实履行带头人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在抗疫一线架起桥梁,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他带领社区的干部工作员一起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组织发放告市民书等宣传单,确保一户不漏。还主动联系了广告车,在社区内巡回宣传。
在登记摸排重点地区人员时,朱桂敏也是带头冲在前。联港社区基数大,他给自己分配的任务比别人都多,逐个联络核实,平均一天要接打几百个电话,嗓子哑了几乎说不出话来。
“谢谢你们送来慰问品,让我们在异乡也感受到家的温暖。”湖北人在微信群刷屏式地感谢联港社区工作人员。为让居家隔离人员感到安心、暖心,朱桂敏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为隔离人员送去生活必需品,一开始,个别隔离人员存在排斥情绪,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隔离人员从被动隔离转为主动配合,并纷纷发了感谢信息点赞社区防控工作。
市科协吴志强:“没有大家何来小家” 吴志强(左)在居家观察点值守 ▢全媒体记者王婷文/摄 “爸爸,你午饭如果没时间送的话,我就吃方便面了。”投身防疫一线战斗后,这是吴志强中午与11岁儿子最多的通话内容。 吴志强是市科协多年老党员。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就参加了机关干部党员突击队,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支援江东街道疫情一线。 每天中午,儿子的中饭问题成了他心中的牵挂。“我老婆是稠江街道卫生院一名医务工作者,现在我们夫妻俩都在战‘疫’一线,儿子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每天中午都只能吃方便面。”说这话时,吴志强一脸愧疚。 可是,尽管这样,吴志强仍然无怨无悔。“疫情当前,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没有大家,何来小家?”单位同事们常开玩笑说他“大疫灭亲”。这时候,吴志强总会认真地回答:“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党员冲在第一线;作为共产党员,唯有挺身而出,相信通过我们各方协作、共同努力,就能打赢疫情防控战。” 在疫情防控期间,吴志强担当义务排查员,通过电话逐个了解辖区近期武汉、温州、台州等地返义人员情况,并梳理汇总,真正做到辖区摸排全覆盖、无死角、不放过。 近期,根据江东街道疫情防控需要,吴志强又来到塔下洲社区重点地区返义人员居家观察点值班蹲点,每天在寒风中一蹲就是八个小时。 “现在身体怎么样,还好吗”“生活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有困难有需求及时和我联系,我会马上反馈给社区解决”……时不时与被隔离居民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一句句温暖的话,在疫情面前,隔离不隔爱。 不仅如此,吴志强还利用值班间隙,通过网上科协、义乌科普公众微信开展疫情科普宣传,发动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为疫情捐款捐物。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还在继续,我们只要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好人民幸福安康。”说到动情处,已经连续七八天都在一线坚守的吴志强眼中泛起了泪花。 市交通运输局陈琳:站好岗,守好“门” 陈琳(右一)为返义人员检测体温 ▢全媒体记者卢丽珍文/摄 开展疫情防控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后宅所负责人陈琳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严守在防控疫情一线,默默守护着万家平安。 “防控一线在交通!我就要守好自己的岗位,疫情不退,我誓死不退。”陈琳今年43岁,中共党员。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向交通局党委请求参战,并坚持上疫情防控紧迫的后宅交通卡口防控一线。 大年三十,陈琳早早带队奔赴杭金衢高速后宅口设卡执勤,从早晨7点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回家没休息多久,年初一凌晨4点他又赶回卡点,“手把手”指导下一班的同事正确使用额温枪、填好每一份检查报表、做好每一位来义人员防疫防控知识宣传,同时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做好卡口联防联控各项具体工作。 这半个月来,陈琳迎风冒雨带头检查入境车辆、检测人员体温。因为车流量大、检查任务重,他常常忙得连水都没空喝,一站就是8个小时。卡点需要24小时人员在岗,他多次主动将自己排在凌晨零点到次日早晨8点的夜班。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大家都是‘战友’,希望大家对工作人员多些理解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早日战胜疫情。”陈琳表示,遇到不理解的司机就认真规劝,碰到不规范的车辆必须严格执法。 疫情当前,陈琳最在意的是卡点怎么守得住、守得牢,“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一名党员,我要站好岗、守好门,为义乌、为国家尽力。” 稠江街道吴志明:一线越“硬核”群众越安心 吴志明(左一)入户排查重点地区返义人员情况 ▢全媒体记者龚盈盈 通讯员龚程燕文/摄 1月24日,大年三十,稠江街道香溪社区下沿塘党支部书记吴志明守在老年协会门口,对一个个前来玩耍的老人进行劝返。让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日子,自己一直站在了战“疫”一线。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吴志明手机24小时开机,睡觉也拿着手机,每日部署工作、反复提醒居民不要出门,常常忙碌到凌晨两点才休息。“奔走”成了他的新年关键词,方便面成了他春节的家常饭。 “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防疫工作,最开始没有规范的流程,我们便自己摸索。”吴志明所在的香溪印象小区自大年三十开始,便不断在百姓群内发出通知,要求居民“在家!在家!在家!”面对疫情,吴志明第一时间组建了香溪印象小区疫情防控党群突击队,开展全面排摸,联合医务人员,上门宣传与测量体温。 随着防控升级,隔离人员的生活安排成为吴志明首要解决的问题。耐心安抚、贴心照料,朋友般的问候,便是他摸索出的答案。“这些被隔离的居民,都是我们的朋友。”吴志明告诉记者,第一户被隔离人员就是自己负责的,他们非常相信自己,时常隔着门进行视频聊天。他对自己的定位:一是监管,二是服务。“我们彼此坚信,待春暖花开,一定能战胜疫情。” 农历正月以来,义乌的天气时好时坏,对室外值守人员来说,天真冷但人很暖。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小区的防疫工作从入口检查到留观点监管,紧张有序,直接提高了居民的认可度。对于吴志明来说,群众的关爱以及信任,是他们的动力。 “谢谢你们,我为小区能有你们这些工作者倍感荣幸!”“外面很冷,你们辛苦了,我们写保证书,坚决不外出!”居民们的三言两语,时常让吴志明落下泪水,他知道,这些日子的苦,值得! “我是下沿塘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必须在岗守岗,始终和大家在一起,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心,我也更放心!”一线越“硬核”,群众越安心。“自从抗击疫情以来,吴书记他们就一直忙活着,还时常安慰我们,让我们安心。”居民吴女士说,是一线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给了百姓安全感,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市民政局张杭春:铆在社会救助一线的“螺丝钉” 张杭春(左二)与民政局班子领导实地查看疫情防御工作 ▢全媒体记者余依萍文/摄 1月28日凌晨4点26分,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主任张杭春在工作群里转发了受助流浪人员踏上返籍回乡列车的照片,冷清的高铁发车站上空无一人,只有他和同事的影子拉得老长。 “回家就好,一路平安。”持续工作一天一夜未合眼的张杭春,此时才长长舒了一口气。1月27日下午4时许,廿三里派出所将云南昭通籍在义流浪乞讨人员兰某护送到救助站寻求救助。通过劝说,兰某终于在《义乌市救助站求助登记表》上摁下自己的手印,答应接受返乡的救助。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对于张杭春来说,却是日复一日的值守。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救助中心本就不轻松的工作变得更为繁重。 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张杭春第一时间响应,带领班子迅即制定防控预案,落实全天候24小时人员在岗值守制度,开辟流浪乞讨人员快速劝返劝离通道。对那些受助流浪未成年人,张杭春想方设法拓宽寻亲渠道,开展延伸性专业帮扶。与此同时,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城际护送”“桥洞人家”等专项救助活动,切实保障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人员的基本权益,帮助其顺利过冬、安全防疫。 2月6日开始,社会救助工作阵地前移到了火车站。每天晚上7点到11点半,张杭春都戴着口罩,携带医疗箱,和同事坚守在一线。他坦言,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不能松懈也不能退。 连续十几天的通宵达旦,张杭春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嗓子嘶哑了,但他仍然竭诚倾力,尽职尽责,像一颗螺丝钉紧紧铆在社会救助一线。 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张杭春带领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安置救助涉及19个省份,入站受助139人,接收指令警情55起,配合部门出动人员756人次,出车保障369台次,发放防护口罩3220只,救助370人次,劝离(劝返)义乌202人次。 赤岸镇杨均泉:奉献与年龄无关 杨均泉(左一)在村口设卡点处值守 ▢全媒体记者王佳丽文/摄 2月6日清晨,天还没亮,赤岸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均泉就早早起床在村里转悠,督促清洁人员把沟里的死角清理到位。随后,他又赶到村文化礼堂,开始登记次日村民们所需蔬菜和生活用品的台账,每天都要登记五六十户。 忙碌的间隙,杨均泉的电话就没有断过,一会儿联系网格长领取口罩等物资;一会儿采购人员电话打来说菜价涨了,询问他要不要更改购买计划;一会儿是春节回来的孙儿电话里催他回家吃饭。“你们先吃,我马上就回来。”可杨均泉回家时,早就过了饭点。 “我们村有3户居家隔离人员,今天又新增2户需要隔离,监督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杨均泉说。当天下午,他接到了一户隔离点值守人员的电话,称该户原定于当天可以解除隔离,但接到通知因隔离期间发烧,需延长1天,该户村民情绪非常激动,嚷着要出去。得知情况,杨均泉立刻到户主家做起了思想工作,在耐心而又细致的劝导下,这位居家隔离人员终于愿意配合。 退伍老兵杨均泉担任支部书记已有20多年,今年已经71岁了,年前刚刚做完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但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的他,身体好些后,就带头投身防控工作。“我是村支书,必须带头抓好村里的防疫工作,忙起来心里也踏实。”在杨均泉带领下,大桥村村两委、党员、村民志愿者共30余人一起加入守护村庄的防疫工作中。 在杨均泉看来,24小时昼夜不间断地严密守候,就是为了守住全村人的生命线。前几天,因心疼杨均泉在冷风中坚守,他的妻子赶到村口卡点处为他披上一件冬衣,这个温馨的画面正好被赤岸镇宣传人员抓拍下来,此后这张照片登上了报纸,一时感动了许多人。 “老书记一心为村里好,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顺利渡过这次难关。”这是村民对杨均泉的夸赞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