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全民播报 正文

三年,0.3公分的息肉长大了近7倍!这三种息肉,一定要及时切除

发布时间: 2020-07-13 17:08:51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7月13日讯一提起胃肠镜检查,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息肉,那么如果有了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呢?有些人觉得,息肉小,切不切无所谓;也有人谈息肉色变,恨不得把它切得干干净净。但是,小息肉,真的无所谓吗?

  图源:视觉中国

  龙大爷,今年70岁,来自义乌稠江街道某村。2017年,在义乌復元医院的一次普通的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胃窦长有一0.3公分的小息肉。义乌復元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郑庆春,当即建议其进行息肉摘除手术,但龙大爷当时觉得息肉小,且自身无任何症状,在切与不切的困扰中纠结了几天之后,最终依旧选择了保守治疗。

  随后因胃窦息肉,其多次前往其他医院就诊,并常年服用护胃药物,觉得稳妥的他们,这两年也并没有定期进行胃肠镜复查。

  今年6月底,龙大爷在无明显诱因下,连续5天解黑便,同时伴有头晕乏力等不适,随后被家人送入义乌復元医院消化中心就诊。

  根据龙大爷的症状及以往病历,消化中心副主任郑庆春再次为其进行胃肠镜检查,发现当年仅有0.3公分的小息肉,经过三年的“滋养”,已然长大了好几圈,同时还伴有出血,不仅如此,在胃镜下还清晰可见弥漫分布的多发性糜烂等症状。而长大数倍的息肉,最终经过病理检验,提示:增生性息肉。

  “这三年来,我每天按时吃药,对吃的东西也十分注意,怎么还会长大这么多呢?”看着报告单,龙大爷不敢相信地说着。

  由于息肉巨大,且滋养血管丰富,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切除,那么息肉还将进一步癌变。经过上一次的经历后,看着报告单的龙大爷当即同意手术切除。

  最终,在胃镜下,消化中心副主任郑庆春为其进行了胃窦息肉EMR切除术,而切除的息肉大小已经达到了1.5cm*2.0cm,也就是说,当年0.3公分的小息肉,经过三年的“滋养”,长大了将近7倍之多。

  术后,龙大爷的症状有了明显缓解,经过数天的护理后康复出院了。

  “其实,像龙大爷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很多人会觉得小息肉无所谓,依靠药物可以控制,殊不知,有时药物反而更能滋养息肉,为其带来养分,有助于其快速增长。”

  义乌復元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郑庆春提醒:“其实,我们身体有三个部位的息肉,生长隐蔽性强,且经常多发分布,一定要及时切除,以免‘夜长梦多’。”

  什么是息肉?

  息肉是指人体体表组织长出的赘生物,通常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主要以炎症性增生和腺瘤性增生为主。

  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出现幽门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

  胃息肉没有比较有效的预防方式,出现胃息肉以后要及时检查和治疗,这是最好的方法。

  肠息肉

  肠息肉多发于结直肠,是结直肠最常见的良性瘤样病变,青壮年多见。经肠镜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通过内镜的定期随访,还能对复发的息肉进行及时治疗,来防止癌变。

  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应立即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此外,因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2~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鼻息肉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以鼻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为常见表现,伴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会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退,还可引起打鼾、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并发症,更致命的是可引发癌变。早期彻底摘除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专题】义乌復元医院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