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以此为指导,浙江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奋勇争先,将绿色基因印刻进每一寸土地。之江大地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废弃矿山修复、蓝湾整治、地质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节约集约等实践,正成为城乡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的有力支点。
日前,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践行理念典型案例,全省共有16个案例入选。本期带你走进义乌,感受理念在浙江的深入广泛践行。
义乌土地资源紧缺,如何用好每一寸土地,让“寸土”变“寸金”?
2019年以来,义乌市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自然资源管理,调查好每寸土地、规划好每寸土地、利用好每寸土地,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精准管控,深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用地盘活做“减法”
“优化自然资源配置,就要在存量盘活上做文章。”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开展大调查等“六大行动”,布局大规划、腾出大空间、落实大产业、实现大产出、建设大生态。
开展大调查。全市各镇(街道)摸清家底,共调查450宗15796亩国有建设用地、513宗8895亩集体建设用地,并对可盘活提升用地逐宗建立台账,将数据上图,按作战图逐宗销号利用。
腾出大空间。去年以来,通过整村拆、拔钉拆,拆出用地空间14720亩,完成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526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1793亩,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963亩,处置闲置土地178亩,助力打造绿色动力小镇、信息光电小镇等“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平台和上溪、义亭、廿三里3个总规模达8996亩的产业片区。
落实大项目。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去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6个,总投资2016.5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创历史新高。
实现大产出。通过科学供应土地、提升用地产出效益,已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1981家、D类企业8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
建设大生态。去年以来,全市完成绿化造林1.99万亩,新增农地集中连片流转2.45万亩,新增和提升农业“标准地”9.04万亩。
乡村建设做“加法”
在盘活利用现有建设用地的同时,义乌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农村有机更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义乌市以全域土地精准管控巩固创模成果
坚持“自愿+规划+设计+规范”的原则,建设融于义乌自然山水、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浙派民居。
同时,将农村有机更新与宅基地资格权调剂、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等政策打通,农户可以自愿选择垂直房、高低结合、退出宅基地资格权后购买商品住房等多种安置方式。并通过控建设用地规模、控人均宅基地面积标准、控最高户型标准、控高层住宅安置系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此外,按“1+X+Y”的农村和社区空间布局规划体系,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以及全市行政村撤并调整,实施村庄整合、垂直房和多层、高层住宅集中规划联建等,原先732个行政村整合为450个村(居),凸显集聚效应。
对农村有机更新节约建设用地的,给予10%的用地奖励,允许规划为集体经营性用地进行入市等,壮大村集体经济。制订了农村有机更新政策和操作细则,已有60个村开展试点,5.4万农民将住上新房。用3至5年时间争取基本完成252个未改造村的有机更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改革做“乘法”
在推进全域土地精准管控中,义乌市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发挥改革的叠加效应。
义乌市农村有机更新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
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义乌盘活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宅基地以市场化方式用于跨村跨镇(街道)安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就地入市或整合入市,具备立地条件的复垦退出形成“集地券”,有效巩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去年以来,完成“集地券”建设1038亩,完成宅基地跨村安置1240间、安置农户431户,新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4宗88.98亩,新增筹集乡村振兴资金11.5亿元。
改革与集体用地统筹利用相结合。义乌出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实施办法、宅基地跨村跨镇(街道)安置实施细则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利用实施细则等“一办法两细则”,构建“1+X”的各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政策体系。
其具体做法是:农村规划为垂直房的未利用宅基地,以市场化方式用于跨村跨镇(街道)安置;规划高层公寓未建区块征收储备后,用于城市有机更新、新社区集聚安置或新农村建设高层集中安置;规划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可就地入市或整合入市;具备立地条件的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退出形成“集地券”;对低小散乱村集体建设用地,采取清理整治、规范提升、整合入市和用于更新改造等方式盘活利用。
营商环境做“除法”
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营商环境为要。义乌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提质增效,加快“寸土”变“寸金”。
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新增工业用地100%实施“标准地”出让,实现“标准地”由新增用地向存量用地延伸。
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市所有新增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31个工作日精简为61个工作日,办事材料由118份削减为25份。
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将农民建房和农村多层住宅建设、办理不动产证及电水气联动过户、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等8项事项纳入“一件事”平台。镇(街道)审批时间压缩为5个工作日,部门间行政许可时间压缩为2至3个工作日。
推行建筑工程项目测绘“多测合一”,将测绘作业时限由64个工作日缩短到26个工作日。
推进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在全国率先实现“五全两无”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模式,即全业务覆盖、全流程网办、全地域通办、全天候申请、全态势感知和无线下流程、无纸化管理。义乌市不动产登记在线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日均在线办理各类业务600件,网办率近91.2%。
专家点评
义乌市深化节约集约用地
入选理由: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义乌市全域土地精准管控工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有效保障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完成建设用地供应1.32万亩,助力打造绿色动力小镇、信息光电小镇等“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平台和上溪、义亭、廿三里3个总规模达8996亩的产业片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资源节约的发展理念,是义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本文图片由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