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季,成群的鸳鸯开始在义乌南江湿地公园嬉戏,有的在水里追逐觅食,有的在岸边打盹休息。一阵微风拂过,惊起几只飞鸟,扑簌簌掠过低空,迅速融入周围山水之中。近年来,义乌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这里生活和越冬的野生动物逐年增加。
“现在碧水蓝天已成为义乌的背景色,森林绿色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我当年的愿望都圆满实现了,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说起眼前出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面,今年79岁的老林业干部张希盛感慨万千。
这些年,义乌不断加大城市绿化提升改造力度,大力推进公园广场建设和道路绿化建设,营造生态绿地、城市片林和环城林带,进一步深化森林城市建设,让绿色浸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生态文明的种子播种到每一个人心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19年9月,义乌市建设美丽义乌促进会外商分会成立,来自马来西亚的商人郭集福主动担当,动员来自20余个国家的36名在义经商国际友人加入分会,目前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他们开着车进入义乌各大公园,穿梭在游步道边,捡拾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看到外国友人清理垃圾,许多游客也纷纷加入进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义乌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先后获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生态环保荣誉。
为“擦亮”蓝天,义乌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大气污染“源解析”,指导科学精准治气。狠抓烟气、扬尘、尾气、臭气异味治理,彻底消除“冒黑烟”现象;全面淘汰“黄标车”,率先开展高污染排放车辆淘汰改造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全省首个县级市划定高排放非道限行区;首创VOCs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智能监管。建成大气治理数字化转型省级试点,大气监测感知网络实现全市域覆盖,主要做法在全省推广。
为保卫碧水,义乌坚持源头治理、全域治理,科学谋划“1+9+14+6”源头治水模式,推进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4万吨,厂与厂互联互通,形成“九厂一网”污水处理格局;推进“全地埋式”双江湖净水厂等4座污水厂新扩建;污水厂出水全部达到省清洁排放标准。
在治土清废方面,义乌全面推行城镇垃圾“两定四分”,建成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获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市。率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创建,污泥干化焚烧、餐厨垃圾处置、废酸源头减量、小微企业危废统一收集转运点、镇街工业垃圾分拣中心等项目31个,可实现污泥不出县和危废动态清零。全省首创工业垃圾“五全制”管理模式,先进做法获得省主要领导批示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