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6月8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金南星 编辑 童荟颖)天气转热,冰冰凉凉的银耳汤成为很多人首选的消暑美食。最近,义乌一名八旬老翁没等食材下锅,竟一口气吞咽下了几朵干的白木耳。结果木耳在食道里“泡发”胀大,之后的一周,老人食不下咽,几乎无法进食,吃一点点东西下肚都会吐出来……
起初,家人以为老人胃口差,去了社区医院用药后未见好转。症状持续了6天后,老人来到浙大四院急诊。肺部CT平扫提示他“食管下段异物梗阻”,同时伴有肺部局部感染。是什么引起了食道堵塞?浙大四院急诊科立即为老人安排胃镜检查,计划通过内镜取出异物。考虑老人已6天无法进食,极度虚弱,普通胃镜无法耐受,且误吸风险极大,与家属反复沟通后,予以保护性气管插管,在急诊监护室行无痛胃镜检查。
一切准备就绪后,消化内科周江伟医生将胃镜小心探入老人食道,医护人员看到眼前的一幕瞠目结舌——老人食道中下段管腔内挤满了一团团白木耳,直径约5厘米,与食道壁黏膜几乎粘在了一起,嵌顿面黏膜见糜烂溃疡,触碰易出血。
周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尝试各种器材——圈套器、五爪钳、异物钳、网兜等轮番上阵,花费了两三个小时也仅能取出少量破碎的木耳边。 “泡发的白木耳一夹就碎,脆得很。内镜操作空间小,堵塞位置卡在心脏后侧,木耳前面紧邻右心房,远端食管情况不明,如果硬往下推,食管撕裂风险极大,而且考虑到患者年龄大,继续操作风险高,最终不得不放弃。”浙大四院急诊科主任胡建表示,食道堵塞、恶心呕吐会造成进食困难、吸入性肺炎等,更危险的是长时间异物嵌顿致食管穿孔破裂、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次日,该院急诊科申请召开“多学科讨论(MDT)”,消化内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感染科、神经内科等专家共同协定诊治方案。
最终明确,由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万海军为患者实施胸腔镜下食管切开取异物+食管修补术,用时半小时左右顺利取出四五朵“作妖”的白木耳。目前患者顺利康复中,已开始进食流质。
万海军表示,平时也经常遇到食道异物的患者,其中被鱼刺卡住最常见,也有将假牙吞下划破食管的老人。因此特别提醒老人小孩,吃东西要细嚼慢咽,遇到带刺的食物要警惕些,一旦卡住喉咙千万不要用饭团等强行吞咽。食道粘膜很容易被划伤,一旦穿孔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