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闻名的小商品之都,义乌与23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每年外商入境人数超50万,有1.5万外商常驻义乌经商。他们在义乌工作生活,演绎“万国创富潮”的生动故事,成为义乌同世界联通的桥梁纽带,也是义乌市场繁荣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在自由贸易的浪潮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纠纷。有纠纷,该如何妥善解决?近日,本报记者作为“改革体验官”,来到义乌市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进行体验。
走进大厅,记者很快找到了义乌市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商法中心”)的服务窗口,两位值班律师正在此处“坐镇”,等待有需要的人前来咨询。据介绍,商法中心成立于2021年6月,是由市商务局主管,隶属于市贸促会的全国首个县级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商法中心主要为义乌外贸企业提供原产地证办理、商事认证、商事法律咨询、商事法律调解、商事法律培训及知识产权、关税筹划等商事法律服务。
“自成立以来,商法中心便致力于为广大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建立了‘专职人员+合作律所+社会力量’的三元合作机制。企业凡是涉及国际商事纠纷的,商法中心核实信息后都将安排专业律师免费提供调解服务。”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说。
当天的值班律师龚涵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有几家企业负责人来到窗口咨询,寻求商法中心的帮助。“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会给出合理的建议,确需我们进行调解的,首先要咨询方填写一张法律咨询案件登记单。”商法中心审核受理后,便会分配调解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调解。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商法中心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待出口货物瑕疵引起的贸易纠纷。
事情起因是某韩国采购商向义乌某工厂采购了一批弹力裤,并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采购商于合同签订当日支付定金20000元,并约定工厂发货后立即支付尾款22300元。此后采购商到工厂验货,指出部分货物存在瑕疵,于是向工厂提出减少价款或者退换货物的要求。工厂认为该货物瑕疵轻微且瑕疵率在正常范围内,符合行业规定标准,因此拒绝采购商的要求。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后前往商法中心寻求调解帮助。
商法中心调解员受理案件后,随即与双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沟通,了解案件的事实和双方的诉求。最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工厂让出合同总价款的5%给采购方作为补偿。双方当事人于当天签署调解协议,约定工厂于次日下午1点将合同中规定的所有货物送到指定仓库,货到后采购商立即支付剩余货款。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工厂负责人王力(化名)。谈及此事,王力感慨地说:“做生意有纠纷是在所难免的。以前遇到这样的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妥善解决,自己也吃过不少亏。现在商法中心的调解员仅用1天时间就帮助我们圆满解决了这件事,让我省心不少。”
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调解具有“省时、省力、省钱、不伤和气”的特点,接下去,他们将充分发挥国际商事调解优势,努力化解涉外经贸纠纷,为企业相关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