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
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今年,我市全力推进省政府教育助学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优先投入夯实教育基础
随着今年完成改扩建提升工程,东洲小学迎来大变样。崭新的综合楼拔地而起,阅览室、会议室、游泳池、报告厅、体育馆、球场等一应俱全,新增的多种校园空间有效完善了学校服务功能,改善了校园整体环境布局。经过此次扩建,学校办学规模增长至36个班。
走进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鸡鸣山学校,仿若置身古典园林。该校为今年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拥有现代化高标准的教学楼、综合楼、多功能报告厅、体艺楼、餐厅、游泳池、地下停车场等常用场所,建筑形体布局以园林围而不合、曲径通幽的特性为设计原点,同时与鸡鸣阁遥相呼应,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这是我市学校蝶变换新的生动缩影。为破解教育学位“缺口”问题,今年,我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7所,新增学位6900个,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适龄学生就近入学需求。如今,一所所拥有整洁宽敞环境、健全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崭新校园,逐渐成为城市的新风景。
精准普惠保障教育公平
我市是一座典型的人口流入型城市,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8.6万人,其中随迁子女8.1万人,占比43.5%。2023年以前,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仅为58.7%。
“这学期,我家孩子就读的学校由民办转为公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我女儿在这里读书四年了,之前每年的学费是2万多元。现在我们也能享受公办学校的优惠政策,学费省下了很大一部分。”家长马琴高兴地说。
据悉,马琴孩子就读的原来是全日制九年一贯制民办金鹰实验学校。秋季新学期,金鹰实验学校改名为枫华学校,有了正式的“公办”身份。这不仅得益于今年省民生实事之一的“提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也是我市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一项重要举措。
仅用56天,我市便完成了全部28所新义乌人子女学校压减转型(其中4所办学条件较差的退出办学),加上公办学校挖潜扩容,我市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公办就读率从58.7%跃升至90%以上,超额完成了“随迁子女就学”省民生实事任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提升24所转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学校规划、教师队伍、质量考核等方面与普通公办校并轨。
多元培训活跃教育氛围
“背挺直,肩打开,跟着音乐节奏,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近日,稠江街道老年学校形体课上,学员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走姿和仪态,她们个个精神饱满、面带笑容,和着音乐节拍展现着优雅和美韵。
陈阿姨是形体课老学员,坚持练习已有数年之久,每周,她都会与朋友约好一起来上课。“几年练习下来,明显发现自己的体态好了许多,感觉人都年轻了!”陈阿姨笑着说。
学习型社会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富足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区域布局、丰富资源供给,依托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种形式,着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以提升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统计,今年完成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3828人,规模居金华地区首位;通过教育考试院和开大义乌学院,完成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12554人;通过烹饪、电工、电子商务等50余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8595人次,超额完成上级培训任务,为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有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