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一抹绚烂的朝阳跃上地平线,温柔地拂过商城的每一寸土地。
义乌国际商贸城在晨光中敞开怀抱,喜迎八方来客,日均客流量超过22万人次;义乌港海关监管场所内,日均1200辆集卡车轰鸣启程,满载货物驶向宁波、上海等港口;义乌快递园区内,日均超过3000万个包裹整装待发,它们将被送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五大洲的广阔天地间,210个海外仓如璀璨星辰,助力义乌品牌闪耀国际舞台;在义乌铁路口岸,日均4趟中欧班列抵达与出发,另有2趟海铁联运列车鸣笛启程,驰骋在亚欧大陆上;这座庞大的市场,汇集了26个大类、共计210万种商品。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百万市场“雄兵”不会忘记,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自此,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走街串巷、风餐露宿的义乌人,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创业舞台。十多年来,通过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开放能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力推进中欧班列、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境外站点与合作区,促进商品、商人、资本、平台、技术的“走出去”与“引进来”,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了华丽蜕变。
织线成网,跨越山河开新途
翻开地图,义乌位于我省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内陆县城,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它四周被群山环抱,缺乏天然的港口和海岸线,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通过海洋运输直接联通世界的便利性。然而,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激发了义乌人“无中生有、无路自辟”的奋斗精神。
十多年来,在国贸改革的加持下,义乌通过市场贸易属性,不断拓展开放新通道,逐渐形成了“海陆空、铁邮网、义新欧、义甬舟”多位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这一发展历程,是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一种突破,证明了即便在不沿边不靠海的条件下,凭借智慧与创新,同样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过去义乌商品出口,一般先陆路转关,到上海、宁波等港口后再走海运,不仅绕路,而且各国间的通关手续也比较烦琐。”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用一趟火车把货物从义乌送到欧洲,这是来自市场的强烈需求,但实现难度极大。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到深化。2013年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的发展势能澎湃奔涌。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发车,迄今已累计开行超11000列,发运规模居长三角第一。
每一次汽笛的轰鸣,都回响着义乌联通世界的铿锵步伐;每一趟货物的往来,都是义乌展现全球速度与决心的鲜活注脚。截至目前,义乌中欧班列已成功拓展至20条线路,实现北向(俄罗斯)、中线(欧盟)、南向(跨里海)以及东南亚方向的欧亚大陆全覆盖,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城市,到达境外站点101个,建成杜伊斯堡、马德里、马拉舍维奇等多个境外分拨中心,出入境口岸包括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以及东南亚方向的广西凭祥、云南磨憨等。
据铁路部门和平台公司(义乌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介绍,2014年至2024年十年间,“义新欧”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初期的23列增长到目前的逾1100列,年运输货值由0.92亿美元提升至26.2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近1万种增长到近5万种。同时,出口货源结构从运行初期的小商品、日用百货、五金工具逐渐向汽车配件、智能家电、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转型;回程班列占比也由2014年的不足10%提升至目前的60.3%。
从第1列到第1000列、3000列、5000列、6000列、8000列、9000列,纵横丝路十年间,“义新欧”中欧班列承载着各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的是友谊、是合作、是商机,更是值得期待的明天。
联通全球,搭建更多通道
一不临海、二不沿边的义乌,如何把市场里210万种商品卖出去?答案是:“蛛式”物流网络。
义乌机场,航线网络布局逐步完善,航班密度不断增加,目前已开通22条客运航线,通航北京、广州、深圳24个客运航点,日均计划航班超85架次,单日最高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2万人次。在客运量屡创新高的同时,义乌机场在航空货运方面发展势头强劲,常态化运营3条全货机航线,其中国际航班每周20架次,通往菲律宾马尼拉和日本大阪;国内航班每周14架次,通往湖北鄂州。
如今,义乌机场依托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空空转关”等模式开拓小商品出口国际货运渠道,打通“空中丝绸之路”的“毛细血管”,推动“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今年11月,义乌机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
义乌国内公路港,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商品,发往全国300多个城市。近年来,我市着力实施开放引领,逐步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国内物流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的1502个县级市,国际物流辐射全球221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就像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打造义乌“地瓜经济”主根基。
与此同时,温州海铁联运班列与义乌至宁波舟山港的外运集运(SNL)海铁联运专列等特色物流通道相继开通,不仅进一步织密了义乌至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网络,还极大地增强了东向出海通道的效能与韧性。此外,义乌与枢纽机场携手并进,成功开辟了“义乌—成都—洛杉矶”的跨境电商“空空转关”新航线,这一创举不仅为跨境电商企业开辟了更为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更彰显了义乌在全球化布局中的战略眼光与非凡决心。
显而易见,一个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是义乌实现开放图强、迈向辉煌的根本基石,更是驱动其持续繁荣与壮大的不竭动力源泉。正是凭借开放的物流通道,义乌建立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2023年义乌出口突破5000亿、超过全国21个省份。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11个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6139.9亿元,同比增长17.6%。义乌市快递业务量突破100亿件,比2023年提前50天。
东向大海,构筑开放格局
不久前,义乌港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一排排二手汽车整齐停放。随后,义乌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把汽车开进集装箱,固定、绑扎、断电一套流程科学严谨,浙江海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入箱检查。当天,商城集团首批97辆二手车完成装柜,即将发往阿尔及利亚。
浙江海事执法人员介绍,海事部门通过“前移服务”的形式,归并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和海事查验环节,让义乌港新能源汽车集装箱海运出口省去二次集货、短驳、查验等环节,实现从义乌装箱到宁波出海“一箱到底”,平均为每个集装箱节约物流等成本千余元。
海事服务前移,这背后在于以开放促改革创新。义乌与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连接起来,成为宁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区”,实现海铁联运班列出口集装箱“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同时,“第六港区”充分发挥“一次便利”,义乌海关联合口岸海关在义乌港、义乌铁路口岸试点全程提单多式联运新模式,便利出口货物在港区间快速转运。
“原来需要在义乌海关和宁波海关分别办理通关手续,现在只需要在义乌海关一次办理就可以,我们测算了一下,查验集装箱可节约12个小时,如遇查验还能节省查验代理费等费用300元至400元。”浙江博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王超说,如果是一般贸易在义乌报关,货物转关至宁波时需要人工核销,现在通过“第六港区”联网平台,货物进港会自动放行,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
近年来,义乌“第六港区”建设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义乌市政府与省海港集团签订义乌苏溪枢纽港建设框架协议,共同建设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签订深化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谋划合作领域,合力推进“第六港区”建设。杭州海关、宁波海关围绕“第六港区”建设,先后在义乌铁路口岸、义乌港试点全程提单多式联运新模式,同时上线“第六港区”联网平台,简化通关流程。
如今,在连接海港、陆港的义甬舟大通道上,每天数不清的集装箱卡车和海铁联运班列从义乌、宁波舟山港两地往还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