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2月26日至28日,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叶帮锐率党政代表团赴宁波市、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高端科创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城市品质跃升等方面的经验,为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凝聚信心、积蓄动能。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温建飞,市领导丁政、陈小忠、骆华勇等,以及相关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考察。
宁波市领导林坚,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领导王兆波;上海浦东新区领导杨朝,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领导唐浩,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领导赵宇刚;苏州市领导李铭,昆山市领导陈丽艳、范建青、管凤良、徐敏中,吴江区领导钱斌、曹雪娟;杭州市领导刘颖,余杭区领导阮文静、沈昱等分别与代表团交流。
依港兴商的宁波,正凭借其扎实雄厚的产业基础,不断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实力。代表团一行首先来到前湾新区展示中心、吉利极氪工厂、数字经济产业园,详细了解前湾新区城市规划建设、“1341”产业体系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与相关负责人深入探讨产业发展、创新能级提升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无论是地下的管网铺设,还是地上的功能区规划,前湾新区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前瞻性,值得我们学习。”叶帮锐指出,前湾新区是浙江省建设世界级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城市形态新、体制机制活,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借鉴。
在科技创新的广袤赛道上,宁波围绕自身强大的产业主场谋划深度融合,而上海则依靠灵动多元的平台,吸引了众多实力强劲的企业发挥领衔作用。穿越杭州湾跨海大桥,代表团来到上海临港新片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展示馆等处,通过大量视频、图片以及实物展示等,全面深度了解临港新片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的发展变迁、创新成果和远景规划。代表团成员边走边看,认真学习临港新片区及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苏州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代表团马不停蹄奔赴苏州市,来到昆山花桥低空经济产业园,实地了解园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态势。在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了解学习品牌总部基地、独立设计师工作室、直播电商平台、工厂直营店为一体的产业链融合做法;走上鼋荡慢行桥,远眺在建中的沪苏湖高铁,实地领略鼋荡生态治理及岸线贯通工程项目;走进中国科学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英诺赛科、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深入学习苏州在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大家对昆山市、吴江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要学习他们抢抓机遇的能力、扩大开放的活力、转型升级的毅力,加强交流合作、强化优势互补,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圆心地,拥有杭州未来科技城等三大产业平台,汇聚了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级实验室。代表团来到之江实验室、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展馆、菜鸟全球总部,实地踏看、切身感受,既对科技城在推进数字化改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引优培育服务、未来产业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看到了创新驱动对城市整体性重塑的巨大作用。代表团同强脑科技、菜鸟国际等科创团队进行了交流,了解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科技前沿开发动态。大家纷纷表示,考察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震撼力量,也更加坚定了创新驱动的决心。
考察学习期间,代表团还走访了上海商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苏州市昆山咖啡文化与产业链展示馆、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苏州湾创投一号、杭州阿里巴巴云谷园区等处。3天时间、19个点位,这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之行,也是一次对标先进、学习取经之行,更是一次招商引资、合作开放之行。90余位代表团成员用心看、仔细听、虚心问、深入思,学习做法、比对不足,探寻妙方,谋求合作。
叶帮锐强调,行动彰显担当,实干成就伟业。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是思想破冰、行动突围的重要途径,要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义乌“打造典范、再造辉煌”的使命任务,更好把握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增强抓发展、强改革、促开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学出新思路,认真学习研究四地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过程中系统性的布局、创新性的举措、实用性的办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以致用、取长补短,以开阔的视野格局和非凡的勇气魄力,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要谋出新格局,聚焦新动能培育,激活科创平台“强引擎”,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建强企业创新“主阵地”,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开花结果、未来产业落地生根。要干出新精彩,牢固树立“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的鲜明导向,鼓足“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和闯劲,务实进取、真抓实干、力求实效,掀起比学赶超新热潮。
大家表示,四地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让人深受启发,必须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围绕“四比四拼”,聚焦“四张清单”,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把所感所获变成务实举措,为持续擦亮世界小商品之都“金名片”,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