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下室火灾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多发态势,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城市发展“向地下要空间”,安全治理必须同步实现“地下穿透”。
我市商贸业发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也走在前列。尤其在一些社区,楼房地下室、架空层大多被用于仓储或加工,空间狭小,人员复杂,一度成为消防安全的“高风险区”。为有效治理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镇街将责任体系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重构”,如稠江街道开展“一户一档”登记,对地下室实施地毯式排查,形成“排查—整改—复查”闭环;江东街道创新“房东安全学分制”,将消防检查、租户培训纳入信用考评,学分不足者限制房屋出租资格,倒逼房东从“收租人”转变为“安全员”;北苑街道推行“安全存折”制度,租户参与隐患排查可兑换消防器材,构建起“人人都是安全哨兵”的治理生态;上溪镇推行“三色管理法”,对地下室实施红(停业整顿)、黄(限期整改)、绿(合规运营)动态评级,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应该说,对于地下空间的安全防范与治理,各方高度重视、措施有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小区地下室,各类安全隐患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货物乱堆乱放堵塞消防通道、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少数消防设备更新不及时、房东将地下室层层转租后“一租了之”,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存在“断层”现象。
各镇街、社区要进一步压实“人人都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考评机制,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防火技能以及处置突发火灾的能力。积极建立“一户一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落实专人,强化问题整改追踪,形成清除隐患的闭环机制。各有关方面要形成工作合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持续不断加强对地下空间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全面梳理、排查和整治,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坚决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筑牢辖区消防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