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市发布一组数据:今年1至2月,义乌跨境电商交易额188.5亿元,同比增长17.82%;电子商务交易总额650.21亿元,同比增长15.27%;开展直播带货15.02万场,同比增长11.64%。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实体市场支撑优势,我市电商行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义乌国际陆港电商城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集聚电商上下游企业800余家,从业人员7000余人,其中90%以上为35周岁以下青年。
产业一线,青年是建功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团市委依托党建带团建机制,积极探索“两企三新”团建工作新模式,加强对电商领域青年群体的联系、服务和引导,构建“产业+城市+青年”协同发展生态系统,推动了电商城团建工作与电商发展的深度融合、双向奔赴。
“一站式”孵化体系
助力创业青年“破茧成蝶”
“多亏了这样的免费工位,为我的创业减轻了负担。”3月28日下午,在国际陆港电商城7座4楼的共享工位上,刚来义乌不久的创业青年林诗诗一边忙着整理资料,一边对记者说。
场地是创业青年首要解决的大事。为助力青年创业起航,在团市委指导下,国际陆港电商城搭建了“创业孵化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112个免费共享工位。“桌椅、电脑、网络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国际陆港电商城团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设有大小会议室、洽谈区、茶歇室、路演室等,全部向入驻创业青年免费开放。”
除了给力的硬件扶持,在服务上电商城也不遗余力,为共享工位上的创业青年专门配备了1名电商创业导师和1名孵化辅导员。“这些创业导师来自各行各业,既有企业优秀青年骨干,也有在某个行业出类拔萃的专技人才,更包括了有丰富经验的创业者。”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看到,在7座其他楼层,还分布着50余间30平方米左右的独立办公室,创业青年可在里面任意布置自己想要的办公环境。这是陆港电商城搭建的“创业加速器”,待“孵化器”里的创业项目走向正轨后,可申请入驻“加速器”。电商城将提供跟踪指导、法务咨询、创业金融等“陪跑”服务,为创业青年提供从0到1的全周期支持。
“不仅提供了免费的创业空间,更搭建了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来自江西的创业青年赖长明说。在“创业加速器”待了两年后,如今他已在园区租了140余平方米的场地,成立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业务收入较之前翻了番。
在“创业孵化器”,一个个青年的创业梦想在这里开花结果。据统计,2017年已成功孵化创业团队240余个,帮助800余名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管家式“服务包”
护航青春“创业之路”
傍晚,来自安徽的青年陈学威从位于陆港电商城的一家进出口公司下班,仅步行5分钟,就回到了园区的“不宅公寓”内。这是一套45平方米的单间,房间内各种家电一应俱全,实木打造的衣柜、桌椅,让人感觉温馨舒适。“这个公寓非常好,租金比外面便宜不少,我觉得在这边住得很安心。”他说。
为给青年人才安居乐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持,电商城建设了1308套“不宅公寓”,累计为青年节约房租70余万元。
每周二晚,在陆港电商城的青年公益之家,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走进“青年夜校”的课堂,他们将共同开启一段充满墨香的学习之旅。“以前下班后常宅在家里,或刷手机或追剧。夜校不仅让我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创业青年王小冉是夜校的忠实粉丝,每一期课程她都准时参加。
为解决电商城内青年群体社交缺失、技能提升需求等问题,团市委通过“青年夜校”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丰富青年业余生活、拓展兴趣爱好。强化思想引领,电商城以青年实际需求为导向,常态化举办人才沙龙、直播带岗等活动,助推青年人才技能迭代、跨界融通。
为服务青年解决急难愁盼“身边小事”,电商城建立“红管家”助企服务网,在每幢楼安排一个优秀青年骨干,为青年提供政策咨询、合同办理、补贴申领等全生命周期服务22项。在文化娱乐方面,去年以来,围绕青年所盼开展春风市集、交友联谊、篮球联赛等文娱活动20余场,辐射青年1000余人次。
“创业需要考虑创业成本和创业环境等因素,都能在园区里得到满足。”创业青年谢青深有感触地说。
搭平台建机制
让青春力量“绚丽绽放”
“这里器材分布不合理,每50平方米就必须配一个灭火器。”“这是消防通道,不能堆杂物。”……3月25日午休时间,创业青年楼梦怡和陈晓艳化身“安全宣传监督员”,跟随电商城工作人员,挨个楼层检查电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并向职工发放安全手册,开展安全宣传。
“广大青年是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主体,团组织只有竭诚服务青年,才能充分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有效团结凝聚广大团员青年服务于大局。”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高青年从“接受服务”到“履行责任”的转化率,电商城组建“电商人”“心灵港湾”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固化直播助农、网络文明创建、e宣讲等志愿服务项目11个,吸引1800余名青年参与其中,为青年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搭建平台。
与此同时,团市委还制定《“积分超市”积分管理办法》,将电商青年参与理论学习、建言献策、志愿服务、实践体验等情况实行量化积分,积分可作为团员推优入党、优先入住不宅公寓的重要依据,也可兑换实物产品、活动奖励以及创业扶持、心理咨询等增值服务。截至目前,积分会员达到1370余名,已有300余名青年从中获益。
为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团市委在“两企三新”中培育优秀青年骨干,积极推行政治与业务“双培养”,目前已吸纳电商青年入团7名,推优入党2名,培养推荐10余名电商骨干青年加入各级团的组织,进一步畅通其利益诉求表达和政治成长通道。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未来,我们将聚焦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继续全方位、高标准抓好‘两企三新’团建工作,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让更多青年在义乌实现梦想。”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