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一个多月之前的“旧闻”突然“翻红”。据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消息,该院教授范冰冰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这个消息在官网上安静地“躺”了一个多月以后,忽然被某些公众号“发掘”,以《范冰冰获国际大奖》的标题发布出来,获得了不少点击量。
据学院官网介绍,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是由英国皇家学会设立的一项重要科研资助计划,该计划每年全球支持人数不超过15人。从学术意义上看,这当然是一个喜讯,但真正让这一消息“出圈”的,不是项目本身的含金量,却是那低俗媚俗、无聊透顶的“标题党”,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范教授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陶瓷材料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微波烧结制备陶瓷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大多数人对这一专业并不了解,即使读完前面这行介绍,恐怕还是云里雾里。这很正常,学者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在“人迹罕至”的领域探索精进。换句话说,学术研究也不应该存在“流量思维”,无论是否受到关注,都不影响其价值。
不过,一些嗅到了流量气息的自媒体却蜂拥而来,让一个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学者意外“出圈”。看到《范冰冰获国际大奖》这样的标题,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个往日因为税务问题而销声匿迹的娱乐明星,怎么忽然获得了国际大奖?一念闪过,就给这样的推送增加了一个点击。发布者正是“拿捏”准了这种心态,明明是一则学术新闻,却有意无意地包装成娱乐新闻的样子。这种无底线“蹭流量”的标题党,是对一个学者的不尊重,更是对网络传播环境的污染。范教授在社交媒体质问:“加上郑州大学四个字这么难吗?”并表示“心里很不爽”。这完全可以理解。
“标题党”不是新鲜事,也并不罕见。近年来,一些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在标题上动足了“歪脑筋”,惊悚夸张者有之,滥用悬念者有之,偷换概念者有之……种种乱象混淆着大众的视听,“吸睛”不再,“吃惊”倒是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这次“范冰冰获奖”的新闻闹剧出现之后,舆论场上一片反感和抵制之声,说明天下苦“标题党”久矣,也说明了这种低俗无聊的“标题党”早已不得人心。
“标题党”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吸引流量,但绝不可能长期赢得关注。互联网传播确实需要技巧,但绝不能制造“陷阱”,网友或许会被骗一次、两次,但不可能次次被骗,“标题党”用久了,必然会产生“狼来了”效应,彻底失去读者的信任。因此,别让“标题党”再来伤害范冰冰教授这样的学者了,也别再打击网友对网络传播的信任了。对于自媒体来说,是时候加强自律,扎扎实实做好内容了。对于平台来说,也当扛起责任,加强内容审查,完善流量分配机制,铲除“标题党”生存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