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连日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义乌这座“世界超市”展现出了超越贸易的文化张力,用“阅读+商贸”“阅读+国际”“阅读+文旅”等多维实践,将全民阅读升华为文明互鉴的纽带,在小商品的喧腾中奏响文化的和声。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外语晨读声是每天早上市场里最动听的声音。在中国小商品城商学院的外语培训课上,商户们用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跟读产品介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交货期”“折扣”等高频词汇。这种将阅读嵌入商贸场景的创新,让鸡毛换糖的传统智慧升级为文化赋能的现代实践,不仅提升了商户的贸易能力,也为他们打开了跨文化理解的窗口。
在鸡鸣山社区,一场跨越国界的阅读马拉松正在上演。来自哥伦比亚的乔白与中国居民共读《义乌七章》,在“六义文化”的解码中理解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这种以书为媒的交流,让“颜乌的孝义”“敲糖帮的信义”等众多本土文化符号,成为连接不同国籍读书爱好者的情感纽带。
伴随全民阅读不断升温,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阅读都扮演着“精神加油站”的角色。位于江东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山南书房,不单是一座书房,还成为“‘益’本书”公益项目的“始发站”,以公益阅读、读书分享、好书推荐为活动载体,使阅读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李祖村的“左琴右书·二十四间”书院将徽派古建筑改造为智能图书馆,打造“古韵今风”的阅读体验;缸窑村悦读吧不仅提供2万余册通借通还书籍,还开设读书会、研学会……这种“阅读+文旅”的模式让田园深处也能书香氤氲。
阅读不仅是个体的精神滋养,更是文明互鉴的“通用语言”。从国际商贸城的外语晨读到鸡鸣山社区的文化对谈,从城市书房的智能服务到乡村悦读吧的公益课堂,在全球化时代,阅读是最具温度的“文化交流”,也是通达世界的精神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