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1年>社会发展篇 正文

【中国文化报】“拨浪鼓舞”:经济文化的审美互动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浙江义乌,是饮誉中外的小商品物流中心。从日常使用的领带、拉链、小五金,到服装、玩具、装饰品,义乌人以他们生产或经营的各种“小商品”,构筑起辐射全国、连带海外的“大市场”。从而使得这个借助改革开放东风发展起来的现代新兴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了全国百强和全省十强县(市)的行列。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还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和“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被列入浙江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城市之一。

  在推动义乌经济腾飞的因素中,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继承发掘,无疑是这个素享“文化之乡”美名的地方所以底气实足的内在动因。近年义乌人在自身文化特质中发掘升华出来的“拨浪鼓舞”形式,是将当地源远流长的商业文化传统,转化为艺术文化产品的典范审美创造。这就为新时代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成功的范列。

  义乌作为全国小商品物流中心的经济地位,并非“歪打正着”的产物,而是义乌人祖祖辈辈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村又串户、吆喝谋生路的历史传统,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互结合的产物。但是,过去“鸡毛换糖”的经营模式所昭示的,除了义乌人的勤劳与精明,就是生活的艰辛与贫困。如今富裕了的义乌人,虽然放下了沉重的“货郎担”,丢弃了令人心酸的“拨浪鼓”,但这种商业文化的特殊传统,因着对其发掘升华而放出异彩;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义乌的文化和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在挖掘民间娱乐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广场舞表演的新形式――“拨浪鼓舞”。

  正如传统曲艺“义乌道情”的一段新编唱词所言:“义乌自古是穷地,人多地少缺粮米,为了解决温饱大问题,鸡毛换糖做生意。改革开放春风起,义乌人赶上了好时期。经商办厂做生意,拨浪鼓摇出新天地。”“拨浪鼓舞”的出现,说明“拨浪鼓”摇出的不单单是经济腾飞的新天地,更有文化建设的新天地。这枝由“实用”的经济活动孕育升华出来的“审美”文化之花,是义乌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教委和当地文化专干的关心指导下,通过义乌市香山小学师生的努力参与和探索实践,最后完成定型的。他们在将先辈易货谋生的招徕手段,转化为艺术表演的审美形式时,既保留了“货郎担”所用“拨浪鼓”的形态特征,又结合了通常作为儿童玩具的“拨浪鼓”的审美趣味,以在义乌当地广泛流行的婺剧音乐和民歌曲调基础上生发出来的鼓点旋律作为音乐伴奏,通过少年儿童热情奔放又充满情趣的烂漫表演,将新一代义乌人自豪幸福又不忘历史的率真与深沉,集中而又艺术地展现了出来。

  “拨浪鼓舞”是一种三段体的广场舞蹈,由挥洒着欢快与喜悦的进行式队形开始,转而变幻组合成逶迤跳跃的龙腾蛇绕,最后再归于坚定豪迈的奔突跃动。反映了义乌人民创业拼博的曲折与艰辛,同时也体现了义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性格和风土民情。而以鼓为主的打击乐伴奏,地方性浓郁的鼓点烘托,歌谣性很强的铿锵伴唱,表演专用拨浪鼓的道具标示,以及蓝底白花的风土服饰,使得整个舞蹈欢快沉雄又激昂抒情,无论舞蹈和音乐,均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透视着历史文化的传统韵味,凝聚了义乌人的精气神儿,撼人心魄,催人奋进。

  记者:吴文科

  刊于2001年7月24日《中国文化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