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1年>城市建设篇 正文

【义乌日报】义乌:一座流动的城市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是一座流动的城市。大道通衢,客商云集,每天客流量达20万人次,商品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而且出口到世界五大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把小商品城的摊位连接起来,首尾可达30多公里长;如果把历年驶出小商品城的货运卡车排成队,则可绕地球一圈。

  义乌的一切都是在动态中产生,在动态中变化。当我们的目光定格于那波澜壮阔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时,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一个新义乌的轮廓。

  壮观的人流

  2000年底,从统计部门传来喜讯:我市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首次超过了从事第一产业的种田人。全市31.6万农村劳动力,已有22万多转向二、三产业。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义乌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正式让位于一个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大多数义乌人要面对、处理的是产品、市场、信息,而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那些较早从田里“洗脚上岸”的经商、办厂能人,相当一部分已离开义乌,流向全国,流向世界。

  当进军西部的号角刚刚在神州大地吹响时,人们惊讶地发现精明的义乌人竟然早在10多年前,便已抢滩西部。

  八十年代中期,在小商品市场掘了“第一桶金”的义乌老板们就已悟出西部市场所蕴藏着的蓬勃商机,纷纷来到昆明、乌鲁木齐、成都等地。先是设摊搞小批发,条件成熟后,又利用义乌小商品价格低、货源广以及在义乌的经商经验,与当地有关部门或企业联合兴建批发市场,成都荷花池市场、乌鲁木齐新疆商贸城等一批有名的市场随之先后崛起。

  义乌商人余汉平,是这一市场开发群体中的代表人物。1996年,他全额投资1.1亿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兴建了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的大型室内批发市场――兰州义乌商贸城,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1999年10月,在成功经营兰州和张掖两大义乌商贸城的基础上,余汉平又将市场触角伸到了青海,投资7000多万元,在西宁市中心建造了青藏高原唯一的综合性大型批发市场――西宁义乌商贸城。

  走出去,走出去,走出去。目前,义乌人已在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全国20多个省市开办了30多个分市场,在南非、乌克兰、泰国等国家设立了5个国外分市场。据统计,12万义乌经商大军,其中5万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国外经商者多达6000多人,建立境外机构10多家,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去年4月10日,满载着义乌百家企业4000种商品的专列驶离义乌,直奔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西部城市,举行巡回展,引起强烈反响。重庆、银川等许多城市的相关部门都打来电话预约,希望展团能去那里巡展。更有许多当地政府、经营户纷纷邀请义乌企业能在他们那里设立总代理、总经销,希望义乌人能给他们带去走向市场的新观念,创办市场的好经验。

  在“拨浪鼓”的后代们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奔涌出乌伤大地的同时,随着中国小商品城的不断壮大和我市工业的不断发展,来自全国、全世界的找工大军、经商大军、采购大军又日夜汹涌不息地流到了义乌。

  据统计,我市本地常住人口只有66万,现登记在册外来务工经商暂住人口就达40多万人。全国4000多家知名企业在义乌设立了总经销、总代理和直销公司。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的贸易机构有200多家,常驻义乌采购商品的外商达2000多人。

  10月22日,第七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的1100多家参展企业,2万多客商。100多万人次参观了商博会,人气之旺令人叹为观止。更令人惊讶的是,商博会后,从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传来消息,截至11月初,已有184家企业办理了明年商博会的展位预订手续,共订展位312个。

  台湾欧客思国际有限公司经理钟运平,是作为贸易代表前来参加第七届商博会的,看到出人意料的展出效果,他后悔自己错失了良机,当即为下届展会预订了10个展位。人们都说这真是商博会刚刚谢幕又拉开了帷幕。

  闯出去,涌进来。这两股洪流使义乌的大街小巷,到处是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它使义乌充满了朝气、活力,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物流与资金流

  人流带来了物流。

  据统计,目前中国小商品城共有商位3.5万个,汇集了28个大类、8万余种商品,几乎囊括百货、服装、纺织品、文体用品、玩具等所有日用工业消费品,适应国内外多层次消费需求。

  如今,义乌已有跨县、省长途客运线路300余条,日发班车1千多辆。货物联托运线点200多个,通达全国250多座城市,日吞吐货物5000吨以上。浙赣线上义乌火车站客货吞吐量居浙江省前茅。义乌机场已开通了广州、北京等17条航线,每周达26个航班。另外,日均出口义乌商品100万元以上边境口岸达10多个。买全国货,卖全国货;低成本运行,低价格竞争,这一切,使得义乌小商品像海潮般涌向全国,涌向世界五大洲。小商品出口连年翻番。今年在国内出口锐减的情况下,我市小商品出口仍比去年增长43%,前三季度小商品出口额达70亿元。

  浩浩荡荡的物流,积聚起巨大的资金流。

  当香港繁华的商业用地开出5万元每平方米天价成为少有的超级新闻的时候,1998年我市中心的商业用地1平方米竟拍出6.9万元,价惊四方。

  义乌城乡储蓄额连年攀升,今年10月底达205亿元。据说,义乌金融机构的货币回笼量占了浙江省的三分之一。

  义乌人有钱了。但他们没有把钱装在坛坛罐罐里,压在箱子角落头,或吃老本,吃利息。在政府的引导下,巨大的资金流“流”进了城市改造、市场建设、交通事业、工业、农业。近10年来,我市城区面积由不到10平方公里发展到眼下的32平方公里,仅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就达110多亿元。这些投资绝大部分来自社会、民间。

  为了把生意做得更大,在我市,没有“万事不求人”的信条。为了适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为了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那些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仍在到处求人。只是,他们所求的对象,所求的层次变了,提升了。他们拜名师、进课堂,学习外语、外贸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知识;他们进大专院校,到科研院所,请专家,聘教授,求贤若渴,待为上宾。他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科技依托,就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我市不少经商、办厂能人在率先完成原始积累后,把目光投向了农业开发。目前全市已有七十多名工商大户投资农业开发,已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发荒山、荒地、荒滩、荒水1.2万多亩。昔日被称为义乌“北大荒”的城北农业经济开发区,通过这些现代农庄主的土地改良和人工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如今已成为义乌的“花果山”和城区的“后花园”,抬头见绿树,俯首是碧波,处处鸟语花香,四季果蔬果青,今年3月被国家水利部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涌动的信息流

  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市市场从马路市场到棚架市场,再到大型现代化室内市场,一步步递进演变。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网上贸易的兴起,又使新一代义乌商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挑战:如果直面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确保市场未来持续的竞争力。

  所以,在互联网进入中国不久,当大多数城里人说起信息这个时髦的名词还有些拗口的时候,义乌人已意识到只有拥有信息这一耳目,才能把致富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并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县级市interneltc3网点。“中国小商品信息库”――“商城信息”网站也于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七日正式开通,开创了中国小商品城网上贸易的新局面。

  2000年10月24日,我市又开通了集信息发布、搜索引擎、在线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站――“中华商埠”。在今年1月成功开通招商银行“一卡通”的网上支付体系和其它网上支付方式后,4月又推出了“中华商埠”英文网站,6月推出名品荟萃的“袜子频道”,最近,“中华商埠”的“零售频道”又隆重登场。“中华商埠”电子商务平台的开通运行,标志着义乌市场开始向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的模式跨越。

  目前,平均每天有1万多人次点击中华商埠网站,已接订单2800多笔,协议成交额达到3000万元。外贸呈强劲的增长势头,先后接待了奥地利、捷克、美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外商。他们还通过与my8848合作联合推出小商品专卖场,把义乌小商品市场廉价的精品向北京等地输送,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买到义乌的商品。

  市政府还有一个更大的动作,就是要投资150亿元新建一个大型数字化市场,结合当今世界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发展,夯实市场商务电子化的物理基础,把中华商埠作为市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进场经营的市场经营户提供宽带高速上网和中华商埠电子商务服务。

  “生意靠流通,流通靠灵通(信息)”。伴随着市委、市政府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号召,如今,在义乌,人们随处可以发现,那些昔日“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的农民,那些常年奔波于市场之中,已经建立起庞大销售网络的商城经营户,在家里熟练地使用鼠标进行网上看货、网上订货,他们对于使用现代化通信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已不陌生,越来越多的经商户每天通过电子网络从国内和世界获取订单或商务信息,抢占市场商机……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发酵的时代。正是时代使我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合在了一起。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又给我市的商贸业,给这块充满无限生机的土地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以劳动密集型日用工业品为主的义乌市场商品,将凭借比较优势,更深更广更直接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作为以商贸业为龙头的我市如何应对入世?市委书记厉志海认为,要以入世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义乌的对外开放,提升义乌专业市场档次,推进市场功能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保护知识产权,重品牌,重信誉,加强信息、现代物流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义乌市场的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

  义乌人又将迎来,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记者:严红枫 骆逸群 张建成

  刊于2001年11月19日《义乌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