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30日讯(记者 甄兰 通讯员 陈正明)义乌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际化商贸城市,特别是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来,辖区内人、车、路等交通管理要素总量节节攀升,汽车数量以年均19%的速度迅猛增长。目前义乌市机动车保有量达50.54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约45万辆,城区路网已接近饱和状态。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运行效率、影响市民生活品质的突出问题。
9月22日,义乌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上,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10多名基层人大代表“剑指”交通拥堵治理问题,向义乌市政府及公安局、城管委、交通局、执法局等部门负责人开展询问。义乌市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坦诚地作了回答,大家在相互沟通中增进理解、促进共识。
义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仙总结指出,做好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重点要抓好科学规划这个基础,抓好交通设施这个硬件,抓好交通管理这个软件,加强部门间配合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交通拥堵问题有效解决。
出台五年治堵方案
据了解,2015年义乌市每百人拥有汽车量省内仅次于杭州(核心6区数)。2015年杭州人口达到356万,汽车保有量为110.7万,每百人拥有汽车数为31。而义乌人口达到200万,汽车保有量为45万,每百人拥有汽车数为25。
在公交分担率方面,2013年末杭州公交分担率为35.7%,宁波公交分担率为25.2%,温州公交分担率为25%,金华公交分担率为16.2%,而义乌公交分担率仅为10%,远低于国内部分城市。
目前义乌市治堵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义乌作为商贸城市、物流城市的独特性,按照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陆港城市和创新活力之都的目标,全面实施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坚持以交通发展引领城市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大城市交通骨架路网,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施物流“出城”战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善慢行交通环境,调节交通需求总量,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营造畅通、绿色、文明、高效的城市交通环境。
同时借鉴国内外城市治堵成功经验,开展前瞻性研究,促使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功能分区布局相配套。
目前,义乌已编制完成绿道网专项规划、快速路系统规划研究、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中心城区交通治堵研究、国际商贸城区块治堵研究,启动了轨道线位用地控制规划编制。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课题研究,重点对金融商务区地下空间和宾王市场及周边的地下空间分析研究,制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导则。
治堵“五管齐下”
针对市区拥堵的实际情况,义乌市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和推出了一系列的治堵举措,以冀图纾解城市交通困局。
逐步完善城市路网布局。一是加快疏港高速公路、疏港快速路建设,2017年底,与G60杭金衢高速、G1512甬金高速连通,形成绕城高速路网。二是基本形成“一纵一横一环”的快速路网。一环是对环城路进行立交化改造,提高环城路疏散中心城区与外围交通的疏散能力,工程将于今年10月完成主线通车;“一纵”是依托老铁路路基,把03省道改建为城市快速路,提升城市南北向快速交通能力,计划今年年底主线通车;“一横”是对机场路、义东路进行拓宽改造,其中义东路即江滨路至江东路段拓宽已于2013年完成,机场路拓宽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计划今年10月份建成通车;打通主城区主干路网16条19段“断头路”,耗时三年,年底基本完成。拓展进出义乌港、国际商贸城、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的通道建设。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2013年来,义乌市共新增公交车89辆,新增公交线路7条、优化公交线路6条,完成26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建设及6100辆公共自行车投放。公交总量每年增长10%,2014年公交日均客流量达53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从2012年9%提高到12%左右。今年还将新增公交首末站5个,港湾式站点50个以上,新增2条城市公交线路,优化调整4条城市公交线路,新购清洁能源车50辆,新增自行车站点12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争取2017年公交分担率提高到16%以上。
加快建设停车系统。今年将新建老稠城街道、工商宾馆、义乌剧院对面、针织市场等4个停车场,同时,结合老小区改造、电子商务大楼、新社区建设等工作,新增停车位6000个。同时,研究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落实新建项目按规定比例配建停车场。出台《义乌市停车收费实施方案》,在市民广场周边停车收费试点基础上,年内在化工路、北门街通惠门两个区域实行停车收费,有效改善中心城区停车管理秩序,提高道路泊位周转率。
推进智能交管建设。义乌市已建设智能交通信号机433套,智能卡口63个,电子警察265个,单兵作战系统160套,多功能执法仪20套,交通诱导屏27块,路面监控点位480个,高空监控点位41个,视频监控覆盖所有灯控路口,并对城区所有信号灯实施联网联控,在主城区实施干道绿波、红波控制,对信号配时进行整体协调优化,有效组织调度交通流。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实时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交通诱导屏、互联网、微信等进行实时发布,诱导车辆驾驶人员选择更合理的通行路线,从而控制和均衡道路交通流,提高通行能力。
优化城市交通秩序。义乌市确定6条治堵重点道路,并设立市民广场等作为常态严管示范区,其周边的丹溪路、城中路、县前街等道路为严管路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常态严管措施,严查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四小车”综合整治。共有偿回收机动三轮车2.5万辆,查扣机动三轮车4132辆,查扣燃油助力车3.5万辆。回收取缔全部302辆人力黄包车,引导摩托车在辅道行驶,对摩托车进行整治规范管理,减少混合交通对交通秩序的影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治堵工作事关民生,也事关城市形象和政府形象。义乌市副市长毛世梁表示,“我们将以明显改善拥堵状况、提升老百姓满意度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勇于担当有作为,全力推进抓落实,全面实施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全力推进治堵工程建设,努力营造畅通、绿色、文明、高效的城市交通环境,千方百计给老百姓一个比较满意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