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守望义乌 正文

义乌年轻人爱上不能当钱花的“花钱” 民俗古钱成新潮宠

发布时间: 2025-08-06 20:56:52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蒋守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8月6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程雄)在义乌收藏品市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90后经营户杨臣的展柜里陈列着数百枚造型各异的古钱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枚直径103毫米、重达106克的民国时期“正德通宝背龙凤”民俗花钱。这枚黄铜铸造的“巨无霸”花钱,背面精雕龙凤戏珠图案,寓意儿女双全,其罕见尺寸令钱币收藏鉴定评估师张健康惊叹:“此类超大花钱多作客厅摆件祈福,如此品相在国内屈指可数。”

  民俗花钱又称“厌胜钱”,起源于汉代,虽具钱币形态却非流通货币,是民间祈福、馈赠的“非正用品”,其概念有点类似于当今的“纪念币”。其种类涵盖吉语钱、生肖钱、宗教钱等数十类。杨臣介绍:“花钱是古人生活的缩影——商人腰间挂‘招财进宝’配刘海戏蟾图案求财源兴旺;书生携带‘青年登科第,寿桃加福禄’花钱祈登科上榜;孩童帽饰十二生肖花钱护身。”

  吉语钱作为最大品类,铭刻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福禄寿喜”配“百子千孙”寄托多子愿景,“长命百岁”银币则是传统生日贺礼。这些钱币材质从粗铜到银鎏金不等,因为是民间铸的,各地都有。张健康介绍说,比如苏炉(江苏)花钱在义乌收藏品市场上以其黄铜偏好和铸工精湛受到藏家青睐,其品类繁多,包括圆形方孔、圆形圆孔以及挂花等。赣炉(江西)出品的花钱,在义乌也比较多见。同样以圆孔和挂花两种形式呈现,但文字笔画更为绵软,图案线条也显得柔弱一些,且偏白而非苏炉的偏黄。其中也不乏精美之作,同样赢得了市场欢迎。

  随着收藏门槛降低,钱币成为年轻藏家新宠。义乌收藏品市场内,古钱币价格从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吸引大批90后、00后入场。“不同于老一辈逛地摊,我们更多通过直播间淘货”,一位年轻藏家表示。义乌90后收藏家张懿,曾以一枚广东寿字双龙库平一两银币售出1700万元的天价,在业内轰动一时。数据显示,2025年初国内花钱拍卖成交价最高达9.6万元,暗八仙、二十四福寿等题材备受追捧。

  创新融合让老物件焕发新生。手工编绳师季婷婷在义乌收藏品市场的店铺常聚集年轻人,他们将古钱搭配南红、绿松石等现代元素,制成手链、挂件。“民俗花钱是最受欢迎的改造素材,既彰显个性又传承文化”。今年首个“非遗中国年”期间,银质长命锁、吉语钱等更成为文化符号。

  尽管市场火热,风险亦不容忽视。需要提醒的是,古钱币收藏虽然门槛低,但市场上鱼龙混杂,一般人缺乏专业鉴别知识也容易买到仿品。‌新手可以从低价值的普通品入手,逐步积累经验,‌避免急功近利,注重赏鉴而非短期升值。

  从商贾腰间的“招财进宝”到客厅镇宅的龙凤大钱,从非遗年礼到潮流手作,民俗花钱正跨越时空连接古今。在年轻藏家的创意赋能下,这些承载吉祥密码的方孔铜币,继续讲述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