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文化特派员正以“种”文化、育文化、送文化的方式,为义乌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他们不仅是政策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践行者与创新者。他们扎根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品牌策划、资源传承、阵地管理、文艺传播等多方面工作,助力乡村精神共富。中国义乌网开设《特派员之约》栏目,关注这些文化使者在义乌的实践与探索,记录他们的故事,展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一起见证文化的力量如何在义乌生根发芽。
中国义乌网8月4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荟颖)连日来,义乌市级文化特派员李飞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的古民居内。她不是在闲逛,而是在为如何盘活这处闲置空间绞尽脑汁,与村运营团队反复商讨功能布局与业态布置。
对李飞而言,重返分水塘,不仅是工作,更像是一次充满使命感的“回家”。内心也燃烧着一团火:“还是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这里变得更好一点。”
缘起故土:从讲解员到特派员的深情回归
分水塘村,作为《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诞生地和翻译者陈望道先生的故乡,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李飞与这片土地的缘分颇深。
2019年6月,她进入陆港集团后的第一个工作地点就是分水塘村,担任红色讲解员。那段经历,让她在讲述望道先生故事的同时,也收获了浙江省金牌专业讲解员、义乌市党代表、金华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个人得到了极大的成长。“我带着望道先生的故事参加了很多比赛也拿了很多奖,从内心深处感激陆港、感激分水塘的红色文化底蕴,成就了更好的我。”
然而,多年后以文化特派员身份重返故地,李飞看到的景象却令她忧心:虽然村庄整体基础建设已很完善,荣获了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但“比原来更萧条了”。核心问题在于游客留不下来。“大家都是参观完就走了,对村里的业态和活动参与度不高。”
她观察到,游客以单位参观团体为主,主动前来的散客较少,缺乏创新点吸引人们“再来一次”。这与她数年前在此工作时面临的挑战如出一辙,村庄的红色资源尚未充分转化为持续的吸引力与经济效益。
破局之道:红色情景剧的“十天奇迹”
面对困境,李飞深知分水塘最“拿得出手”的就是红色文化和红色底蕴,创新必须围绕这个核心。在市委宣传部和城西街道的指导下,结合村里已有的创新计划,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打造一部沉浸式红色情景剧《望道追光》,让静止的历史“活”起来,让游客“坐下来、留得住”。
时间紧,任务重。今年3月,义乌市全民健身节首站活动——分水塘杏花节即将开幕,李飞决心抓住这个良机。她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剧本创作。这3天是浓缩的精华:她不仅运用了担任专业讲解员时积累的知识,更广泛查阅史料,走访陈望道先生的后代亲友和研究专家,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素材。
剧本围绕陈望道在分水塘村的真实经历,精心设计了三幕核心剧情:家风传承·笔墨春秋,讲述望道先生幼年时父母的言传身教;好学力行·春雨新苗,展现他学成后回村反哺家乡、兴办学堂的故事;追望大道·真理如饴,再现他在柴屋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光辉历程和“信仰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村民共演:文化赋能凝聚乡风新气象
剧本有了,演员从哪里来?李飞将招募信息发到村民群,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村里的对接人打电话跟我说,有十几个人来报名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让她备受鼓舞。为了让剧目更加精彩的呈现,特地邀请了专业的编导老师李艺屏参与剧目的策划编排,召集报名者,根据年龄、性别、形象特质和表达能力分配角色,进行试练。很快,这支由本村村民、陆港集团员工、工商学院学生及夏演小学学生组成的“草根剧团”便投入了紧张的排练。
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成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乡风文明建设引导”。通过参与情景剧,村民们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传播者,对家乡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文化特派员的工作,在此刻生动体现为“承载民心,传递温暖”,点燃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2025年3月22日,义乌市第二十六届全民健身节毅行活动在分水塘村火热启幕。伴随着杏花酒、杏花茶、杏花酥等“杏花”系列产品的发布,由城西街道、陆港集团、追望文化、工商职院和夏演小学等联合呈现的沉浸式情景剧《望道追光》在村文化礼堂内完成了“首秀”。
青年演员们用现代戏剧语言,将历史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段峥嵘岁月,现场掌声雷动,满堂喝彩。“这让望道先生故事的讲述更加鲜活起来!”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将支持该剧常态化运营。“当天的演出很成功,许多市民看完后都表示非常有意义。从剧本创作到首演。10天时间,我们做到了!”李飞难掩喜悦,这极大地提振了她和团队继续深化的信心。
未来可期:红色IP引领融合新业态
首演的成功只是一个起点。李飞的视野早已投向更远方。她计划在情景剧基础上,深化挖掘场景和情节,并思考如何将其与村里的业态深度融合。
一个更具互动性的创意正在酝酿:开发“红色剧本杀”。游客可以成为剧本中的一员,剧情线索分散在村内各处,将游乐体验与经营业态(如特色店铺、手工作坊、美食休闲等)串联起来,形成“以剧铸魂、以魂兴业、以业富民”的良性循环。这正是她作为文化特派员,探索“文化资源整合与转化”及“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同时,分水塘村也在积极布局未来,启动了品牌主理人招募计划,邀请全国商家共建特色店铺或文化创意空间,目标是将分水塘村打造成集历史、文化、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新业态,实现红色IP与新型业态的融合发展。李飞的工作,正契合并推动着这一乡村发展蓝图。
“一个村子里面创新业态多起来,自然就会有人来了。”李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分水塘和望道先生这个平台,为乡村振兴、文化传播再尽一份力。
从金牌讲解员到文化特派员,从讲述历史到活化历史,李飞正以实际行动,将分水塘深厚的红色基因转化为驱动乡村发展的澎湃动能。正如她所期望的,要让“真理的味道”在新时代越品越甜、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