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市各文化场馆成为市民消暑纳凉和汲取知识养分的热门场所。这些文化场馆不仅提供了清凉的室内环境,更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体验、打卡,让公共文化空间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书馆:知识的避暑港湾
暑假开启,义乌市图书馆便迎来“读书热”模式。记者看到,馆内各楼层人流如织,一楼的绘本借阅区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少儿借阅区,有人端坐在书桌前,有人席地而坐,纷纷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听书设备前,也有不少孩子和家长驻足,感受有声阅读的魅力。市民莫女士陪着10岁的女儿一起在此阅读,她说:“图书馆的氛围好,这段时间我经常陪孩子来这里看书,让孩子在暑期提升一下阅读量。”
二楼的自习室区域大多是备考的年轻人。大四学生小陈正在准备法考,需要一个适合学习的场所。他告诉记者:“图书馆很适合学习,这里大多是备考的同龄人。”
义乌市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进入暑假以来,总馆日均入馆读者达到2500人次,有时会超过3000人次。为应对人流高峰,图书馆招募了青年志愿者和亲子志愿者加强服务和引导。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义乌市图书馆总馆于7月14日起,每周二至周六8:30—20:30试行夜间延时开放,提供咨询、图书借还、阅览、自修等服务。除了总馆,市图书馆目前还有15个分馆、169个悦读吧已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读者可就近享受阅读和学习的乐趣。
美术馆:墨香中的艺术之旅
“翰墨乌伤·2025义乌市全民书法大赛作品展暨‘农商行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前段时间在义乌市美术馆举办,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本次书法大赛共征集作品5141件,展出216件获奖作品及36件特邀作品。
7月20日是展览的最后一天,市民们在墨香雅韵中,细细品味书法艺术的魅力,品鉴来自身边亲友乃至全国名家的艺术佳作。市民王女士一家七口就是一起来感受艺术熏陶的,她表示:“这次展出的书法作品,生动再现了义乌的历史脉络,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经济转型,每一幅作品都是对历史的深刻解读。”
此外,“长安劲风——长安画派名家邀请展”等展览全新开展,“花开四季”课外学堂“探秘藏品世界”系列课程近期也在市美术馆开课,丰富市民们的暑期文化生活。
文化馆:非遗传承的生动体验
义乌市文化馆在暑期同样热闹非凡,成为市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义乌优秀传统文化,市文化馆开展了“非遗周末聚”活动,让广大市民在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中,感受诸多的传统非遗技艺。
“在过去的寻常百姓家,锡器是一种常见的使用器具。”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锡工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唐樟德,向来自云南昆明的盛蕊女士介绍打锡的历史。
“我们昨天去了国际商贸城,感受义乌的商贸文化,今天走进文化馆,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着义乌的文化记忆,让我印象深刻。”盛蕊表示。
除了打锡、打铜等非遗体验活动,市文化馆内还设有诸多互动小游戏,如红糖坊趣味拼图、民巷婺剧换装等。这些形式新颖的互动游戏,既让市民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又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在暑期充分发挥了文化阵地的作用,为市民们带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无论是在图书馆里享受清凉书香,在美术馆中感受艺术魅力,还是在文化馆内探寻非遗文化,都让这个暑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也为城市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