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黄玉洁)昨日,记者从农发公司了解到,2015年义乌副食品市场实现交易额60.87亿元,同比上升10.9%,日均客流量2.39万人次,日均车流量1.17万车次。
2015年,副食品市场总体运行呈现先旺后淡态势。一、二月由于正值春节期间,市场交易旺,交易额高,各类商品销售均创全年最高;6月份,受2015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影响,市场三楼进口食品专区的交易额有明显上涨。
推广活动多,经营户参与积极性高
据了解,2015年副食品市场年交易额出现较大涨幅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推广活动较多。虽然受经济整体下行的不利影响,市场受到一定冲击,经营户也普遍反映生意难做,但公司创新管理,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着力提升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保障市场持续稳定繁荣发展。
2015年年初,市场成功举办冬季购物节暨第四届年货展销会,共设展位214个;6月份举办的首届进口商品博览会,公司组织参展,设立副食品市场进口食品专区,共设展位101个,30余家进口商家参加;11月份举行的第8届森博会,20余家经营户积极参展。
龚英俊是副食品市场三楼泰国馆的负责人。这一年来,他多次前往泰国筛选进口新产品,回国后积极参展推广。从年货展销会到进口商品博览会,从森博会到上海、杭州等地的进口展、年货展,自家泰国馆打出了名气,也打响了口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
此外,2015年副食品市场三楼展销中心新增东盟馆、马来西亚馆和进口冷冻食品馆。2015年10月下旬开始,由原市场二楼中庭东侧的客服中心改造的11间新增商位开店营业,经营产品有礼盒、红枣、小食品等。新展馆、新商位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市场的整体繁荣。
季节性因素明显,总体销售稳步增长
从副食品市场各类商品交易情况分析,副食品市场所销售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茶叶在清明前后销售比较好,喜糖在2015年9月底就进入销售旺季,饮料在夏季受天气影响销量较往年有所下降,参茸保健品类近年来的需求影响交易量有所增长,而干果炒货类的销量主要在春节前夕。
春节前是副食品市场最热闹的时候,义乌及周边县市的小型超市和副食店为了保证春节的货源充足,都需囤货而增加了商品进货量。市民过春节和走亲访友也都需要购置年货。2015年春节后,市场成交额、人流量都大幅减少。学校开学前,学习用品、办公用品有一个销售高峰。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市场也迎来了一个销售小高潮。
此外,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奢靡之风等的相关规定后,送礼的现象急剧下降,高档礼盒、白酒、茶叶等的销量随之减少,中低端的产品反而有一定的增长。
从副食品市场各类商品价格较2014年同期比较而言,2015年商品销售受产量、成本影响较大。2015年夏季,降水量大,台风天多,大量农作物受灾,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直接影响市场内五谷杂粮的价格与销量,如红豆产量减少导致价涨量降,2014年同期红豆价格在5元/斤上下,2015年则上涨了10%左右。与其相反的绿豆,因需求增多,大量种植,导致价格每斤比2014年同期下降了约1元。随着驴皮越来越紧俏,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阿胶成本上升,零售价也上涨,如山东馆的东阿阿胶,根据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调价公告,部分阿胶价格上涨15%左右。
借电商“突围”,销售模式转型尝甜头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实体市场也受到一定的冲击,许多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方便、快捷的网络来采购商品。为此,农发公司积极引导经营户发展电子商务。据初步统计,2015年电子商务销售额约为1300万元,其中干果炒货类、其他副食类占比较大,特别是进口食品,不管是线上线下,交易额有了较大的增长。
坚果经营户周先生近年来正在尝试电子商务渠道的销售模式,尽管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上各大食品卖家众多,竞争压力大,但拓宽了店内各种坚果的销售渠道,是一种尝试,期待2016年能够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