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12日讯(记者 沈颖洁)
“是不是对生活不太满意
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
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一部《心花怒放》让大理这座历史古都再次以新的身份出现在年轻人的视野里,大理洱海边几乎每天上演这样的场景:小伙子骑着电动车,载着大呼小叫的姑娘,一连几天在洱海边穿梭,看到临水的客栈,就推门进去询问:“这里是梧桐客栈吗?”
而yiyi和黄小厨的爱情故事也在这里上演。
一个来自高压快节奏的帝都北京,一个来自商业气息浓郁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他们共赴大理的原因只有一个:远离拥堵的交通,呛人的雾霾,躁动的行人,追寻那些在正常生活中不齿的文艺的情怀。
于是,他们在大理相遇,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洱海边生根、发芽,他们悉心经营的工作室“花田囍食”也在网上流传开来。
然而,随着曝光度的增加,身边的质疑声也随之增长,有人问:钱从哪来?也有人说,这是以一种逃避的方式来生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美好浪漫的爱情故事下,大家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表现出向往,反而越来越实际,越来越理性。
黄小厨随后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其实在哪里生活都会幸福的,在大理的我们,生活一样真实,也要努力工作,去设计产品来养家糊口。偶尔才会到洱海散步,看日落日出,行走在田野,看炊烟袅袅,骑行在环海路上看苍山的云雾缭绕。”
过了眼前的苟且才有诗和远方
黄小厨说,云淡风轻的大理,也是商人们角逐利益的地方。只不过,激烈的商业竞争因电影、音乐和传说掺杂了不少文艺气息,吸引众多寻求安静的人投身其中,而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每一个初到大理的人都会发现,大理,并没有传说中的浪漫与艳遇。路边站着许多怀揣着梦想的背包客,古城边,不时可以看见正在动工的房子。一些是本地人新建住宅,一些是新建的客栈。
靠着在义乌经营烘焙店攒得的积蓄,黄小厨和朋友合伙开起了咖啡店。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之竞争激烈,尽管有着好手艺,但小店一直不温不火。“原以为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现实生活让我不得不承认,在有远方之前,首先要过好眼前。”虽然逃离了嘈杂的城市生活,但不好不坏平淡无奇的小城生活开始让他怀疑当初的决定,直到遇到了她。
甜蜜的背后也有寒凉苦楚
Yiyi的出现让黄小厨在大理真正“心花怒放”了一回。一个擅长厨艺,一个爱好设计,两人一见钟情,一拍即合。
有了爱情,黄小厨开始规划起他的诗和远方。三个月里,他带着yiyi逛遍了古城,只为寻得一处院子租来开工作室。“几年前,在读《苍山下》时,还会想‘我想在大理有座院子’是件多么美好的事,但现实是,很多院子翻了又翻,价格高得吓人。”几经周折,打听的几家院子不是已经租出去,就是房租太贵,甚至有几次一走上人民路,yiyi就忍不住要发脾气。
然而,不依不饶的黄小厨仍然没有放弃,终于在洱海边寻得一处老房子。为了改造这院子,黄小厨又四方打听。甚至跑去凤阳邑,找朋友帮忙,询问如何加固好房子,讨论如何在不破坏老屋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每天早上,黄小厨便和yiyi早早地赶去看院子改造进度,也收拾花花草草,很快院子便一点点按照设想出了模样,“花田囍食”终于在洱海边落了家。
一楼是民宿,接待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二楼是yiyi的手作工作室。每天,yiyi在这里做一些手工活。
“花艺并不如想象中的优雅,整理花材的枝叶和刺一不小心就手上胳膊上划的都是。大把的花材很沉,她刚开始时扎得慢,一只手一举就是半个小时。”说起yiyi的工作,黄小厨心中满是怜惜,心疼得不得了。“有的时候为了做架构,她深夜还在凹铁丝网。时常做得忘记吃饭,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来大理不只有梦想
如今,“花田囍食”正在稳步运营中,一楼的两间房在旺季总是能客满,淡季时也常有朋友介绍前来住宿。黄小厨和yiyi除了细心经营他们的爱情小屋外,也在竭尽全力地寻找更多的创业机会。
“我们除了贩卖手艺,也在寻找云南这边有文化有情怀的东西,比如那些健康自然的农副产品。”黄小厨认为,中国已经过了那种爆发式成长,通过投机取巧就可以获得财富的阶段,“我们需要静心做好一件事,花十年或者一辈子去做好这件事情。”
在黄小厨看来,大理有两拨人,一波手艺人,一波文艺人。来自大城市有能力有财力的人,他们能够在大理生存下来。而那些只有梦想和远方,没有能力的,只能离开。
“城市的浮躁和攀比会让人失去平衡,很难持之以恒地去做事情,这也是我来大理的原因。但如果你要来大理,首先得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环境。那些热爱生活、乐观努力且有技能的人才适合来大理,不然会被大理变慵懒的。”
也许,真的如《去大理》最后唱的:“谁的头顶上没有灰尘,谁的肩上没有过齿痕。爱情不会在洱海边等着,故事需要自己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