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PI连续三个月达到2.3%,这几日有关负利率的讨论又不绝于耳。其实这里所说的负利率并不是银行真的不付利息,而是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带来的实际利率降低。简单来说,由于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I涨幅,等于放在银行里的钱无形中缩水,买到的东西少了。
5万元存一年亏275元
一直以来,通货膨胀被称为人生最大的小偷,它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你的钱偷走。经过去年以来的连续降准、降息,现阶段我国1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1.5%,银行最高上浮到2.1%,也没有跑赢2.3%的最新CPI数据。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存银行5万元,按照大部分银行利率上浮到1.75%计算,一年后本息收入为50875元;物价上浮按2.3%计算,那么今天能用5万元购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51150元,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一年后存款收入不足以支付想要的支出,欠缺275元。这么算来,存得越多,亏得越多。
对此,义乌一国有银行个经部员工王先生表示,现行利率状况下,两年期定存的利率与CPI涨幅基本持平,如果不愿意亏损,可以考虑将存期拉长。
存款应该多比比
虽是负利率,同样的存款,放在哪家银行也是有讲究的。自从银监放开了浮动区间,其实各银行的利率已经拉开了梯度。总体来看,四大行上浮的范围最小,城商银行放开的幅度最大。以一年期存款为例,基准利率是1.5%,大部分银行上浮到1.75%,最多的如稠州商业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等都上调到了2.1%。看着只有0.35%的差距,5万元存一年也相差175元。
同样,中长期存款利率也有差别,两年期利率从2.4%~2.75%不等,三年期利率最低的2.75%,最高的3.25%,而五年期利率的浮动区间为2.75%~3.3%。因此,存款前不妨多走几家银行问问看。
寻找存款替代品
不过,想要跑赢CPI,靠存款可不太够。“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货币基金、国债、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不错的选择。”王先生说,尽管收益没有那么诱人,风险也相对低,特别是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流动性较定期存款还强一些。
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收益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在走低,不过一年期产品4月份平均收益率为3.73%,还是远高于通货膨胀率。即便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在2.69~3.6%,至少跑赢了CPI。因此,用以应付日常开销的小额资金,就可以考虑从银行里“搬家”。
而相比定期存款,国债也是不错的选择。如5月份发行的凭证式国债,3年期利率为3.9%,五年期利率为4.32%,都好于同期的银行存款。不过,国债额度有限,而且不确定是哪个银行分销,需要事先了解清楚,以方便购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