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地缘·人缘·情缘——陈亮与“第二故乡”义乌

发布时间: 2016-10-11 09:31:05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应悦

  中国义乌网10月1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应悦)地缘、人缘和情缘,既是历史机遇,亦是人生家园。当来自永康的陈亮与义乌邂逅时,既是相逢相守的缘,也是前世今生的情:他是义乌人的女婿,他与义乌人有君子之交,义乌人曾救他于水火之中,他的后代迁居义乌并在义乌生息繁衍……

  从存世文集看,这位南宋状元、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谋略家、教育家,与义乌人、事、物有着密切的关联,他的妻族、友人、门生中有诸多义乌人,甚至影响他的某些思想观点……可以说,义乌与陈亮有着数不清的情结,义乌是其人生福地和第二故乡。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志办和陈亮文化研究会,就陈亮与义乌的情缘,采访了对陈亮文化颇有研究的张希盛和陈士华两位老先生。

  诤友之情:义乌友人的君子之交

  今年75岁的张希盛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曾任市政协委员、市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出版文学、科普类著作十多部,退休后致力于研究陈亮文化。

  对以《陈亮集》为主的有关陈亮与义乌人交往的史料考证后,张希盛认为,陈亮在义乌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杰,其中在《题喻季直文编》一文中,陈亮将义乌人喻良能、喻良弼、何恪、陈炳四人“尤工于诗”,并称为南宋“乌伤四君子”。陈亮说:“乌伤固多士,而称雄于其间者,余熟其四人焉。”足以见得,陈亮与这四位义乌友人志趣相吻,交往甚密,并对他们十分崇敬,视为志同道合的知己。

  在张希盛看来,陈亮与四君子的关系,最亲数何恪,他与何恪的来往最多,因而何恪对他的影响也最深。

  何恪字茂恭,号南湖,人称“南湖绿发居士”。义乌县同义乡二十二都官塘(今稠江街道官塘村)人,家有藏书万卷,博览群书,擅长文学,著有《南湖集》二十卷。他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中进士。翌年,何恪在拜会婺州知州周葵时,看到了陈亮的《酌古论》,并从周葵言中知道了陈亮的生涯,深感到自己的政治观点与陈亮相吻合,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深信陈亮是位国士,必将大有作为。于是,何恪力主把胞兄何恢的次女许配给陈亮。

  1162年,何恪赴江西永新县任主簿后,与陈亮时常书信往来。1165年,何恪参加了陈亮与其二侄女的婚礼。期间,何恪为母亲的姐妹王夫人写好墓志铭,口颂了一两遍后,陈亮听见便能对别人“复述”。何恪不禁拍案叫绝,赞赏地说:“世上竟有记性如此好之人!”在何恪心目中,陈亮是个才气超迈、下笔千言立就的英才。于是,他在熟人中赞扬陈亮的才气,视陈亮为知己。

  1169年,陈亮参加礼部会试未能如愿,何恪就鼓励陈亮赴京上阕《中兴五论》,结果无回音而归。当陈亮心情郁闷时,何恪就现身说法予以安慰、勉励。这使陈亮深感到何恪的政治观点及为人品格与自己十分契合。何恪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农历正月十七猝然逝世。陈亮悲痛不已,先后写了三篇祭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其才华的赞颂。

  当然,陈亮的义乌友人并不仅限于四君子。在浙师大人文学院博士生赵瑶丹和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方如金所著的《陈亮与义乌》一文中就提到了,陈亮对义乌名贤喻谦父敬慕有加,在其所著的《复喻谦父》一文中,希望喻谦父能对他的行为有所监督,并盛赞喻谦父,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与其交好的愿望。此外,恪守仁义、经商致富、家业大兴的喻夏卿也是陈亮的义乌好友之一。在陈亮看来,义乌人喻夏卿是“为富且仁”的典型,他“与人无争,以德则茂”,虽然他很富有,但他依旧“友爱子侄”、“孝友慈爱”,对“亲戚故旧之急难,族人子弟之美事”都能热心帮助而毫无私心。为此,陈亮常常以喻夏卿为正面典型来教育年轻一代,为年轻一代树立学习的榜样。

  赵瑶丹和方如金撰文认为,陈亮与这些经商致富、成就突出,且富有人文精神和慈爱之心的商界精英交往,耳濡目染他们为人致富治家接济天下的魅力和精神感召力,更加容易引发他对国民经济、农商问题以及财富仁义价值观等问题的深入思考。陈亮充分肯定发展商业的重要性,对商人的评价不固守传统陈规,对仁义的见解独树一帜,显然与身边成功儒商对他的现实影响紧密相连。其中,诸多义乌成功友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知遇亲情:义乌妻族的倾情相伴

  南宋乾道元年(1165),时年陈亮23岁,此时已考取漕台(相当明清代秀才)。当年春天,义乌官塘(今稠江街道官塘村)南湖何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陈亮与义乌西乡望族何恢次女何淑真举行婚礼。

  “陈亮既未求婚,又无聘礼,就上门何府成婚。在那个年代令人不可思议。”张希盛说,“其实这是何恪、何恢兄弟俩给陈亮新的自信。”事实上,陈亮的这段姻缘得益于何恪的极力撮合。

  张希盛说,何恪与其胞兄何恢都住在义乌官塘,为义乌西乡望族。何恪在何恢面前对陈亮称赞不已,说陈亮是个才俊,他日必将大有作为,把二侄女许配给陈亮很匹配,终身可托。由于陈亮家不富裕,何家不少亲戚都极力反对这门亲事。对此何恪却不以为然,仍坚持劝胞兄把次女许配给陈亮。由于何恪的殷切,何恢最终决定不管女儿以后日子怎么过,绝不能辜负胞弟的真挚情意。

  婚礼后,何恢把女儿和陈亮体体面面送到永康陈亮老家,一度被传为佳话。“婚后少年夫妻恩爱,但连遭不幸,不数月陈亮母亲去世,父亲受牵连而遭狱事,祖父母多病在床。爱妻怀孕在身,即将分娩,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下,陈亮安排好家庭,委托族内本家堂祖陈廷俊夫妇料理家中事务,征得岳父母同意,与爱妻何淑真一起到义乌官塘岳父家,一边为父亲狱事奔跑,一边如饥似渴地在何府家中读书堂读书,准备州考。”陈亮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告诉记者,“可以说自婚后至1172年陈亮下帷教学前的7年间,除永康家中有急事必须他回去料理外,大多时间他都在义乌爱妻家中。”

  今年74岁的退休干部陈士华,退休后担任义乌陈亮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在研究陈亮文化的20多年间,他笔耕不辍,撰写了数篇相关著作。

  陈士华告诉,在这7年中,陈亮和何淑真生有四个儿子,1172年第四个儿子陈涣出生,日后成为义乌绣川陈(西门陈)始祖。而在此期间,可以在风景优美、藏有万卷图书的读书堂内作文吟诗,与志同道合的妻叔何恪讨论学习学术理论,对于陈亮来说也是人生一大幸事。而何恪又将陈亮“誉之诸公之间”,在熟人中赞扬陈亮的才气,在何恪的影响下,陈亮结识了义乌不少名人学士。与义乌结下数不清的情结。更有妻弟何少嘉,亦师亦友,如同亲兄弟情谊,“缓则游从,急则奔走,不期而应,如左右手”,整天陪同着陈亮。

  陈士华在《陈亮之妻———何淑真》一文中,曾详细记载了1168年陈亮赴婺州州考,考得第一名,成为上舍生,进入太学,次年赴京城会试,名落孙山回到义乌,何淑真又鼓励他赴京,伏阙上《中兴五论》,结果又无音而归。此时陈亮心情郁闷、不展,发脾气,何淑真并不见怪,而是安慰、勉励陈亮再努力奋发读书,因此陈亮杜门不出,一心读书。1172年,陈亮在何淑真的支持下,为生计,为自己的学识不被埋没,决意回永康,聚徒讲学。陈亮有五子二女,此时何淑真除要相夫教子外,还要担起繁重的家庭事务,更要担当起师母的职责,使陈亮有充足的时间去授课,研穷义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异。

  无论陈亮在家在外,遇到什么惊心动魄事项,爱妻何淑真都能稳住家中一切事务,不至陈亮分心增加负担,让陈亮驰骋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军事各个领域里。而陈亮对妻子也恩爱有加,约在1184- 1186年间陈亮为爱妻做寿写的词可作佐证。

  师生恩情:义乌门生的奋力营救

  据赵瑶丹和方如金考证,中年陈亮科场失意,在家授徒教学长达十余年,其门生遍布金华、永康、义乌、浦江、缙云、东阳、黄岩等地,其中,义乌人比例最高。

  张希盛在《人龙文虎———陈亮的义乌情结》一文中提到,南宋淳熙十年(1184),陈亮时年42岁,遭到了平生以来最大祸事,竟被诬陷下狱。其事因出在一次乡人的宴会上,主办者吕师愈出于敬重陈亮,把胡椒粉放到陈亮正在吃的菜中。这是乡俗,本无可非议。岂知有个坐在同席的卢家之家长回家后突然死去。死者家属竟咬定是吕师愈与陈亮合谋所致,告到官府,吕师愈和陈亮即时下狱。起初定为谋杀罪,但是官府确实不能落实陈亮与主办者合谋杀人的证据。而后又有人控告陈亮索贿、受贿,指责“陈亮为何在灾荒年能建起大幢房屋”。案情又进入了扑朔迷离阶段。其实,陈亮所建房屋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多年收徒讲学的积蓄。面对陈亮被诬下狱,亲朋好友想方设法予以营救。

  陈亮的妻弟何少嘉,以门生的身份,四处奔走,到临安请托,一天两次往返于钱塘江波涛中,几次差点覆舟,仍无惧无悔。义乌门生喻侃到处向人宣讲陈亮平日之为人,揭露坏人的险恶之用心。还有义乌门生喻南强,披星戴月赶到永嘉求见已退休的叶适,历陈老师冤情,叶适听了说:“系真义士也!”随即秉烛写了数封求救信给喻南强,后日夜兼程赶到临安面交诸台官,恳请为陈亮申冤。丞相王淮试探宋孝宗不愿杀害陈亮,就为陈亮开脱。陈亮最终于1184年五月二十五无罪出狱。

  无论是对陈亮学说的维护与坚守,还是在陈亮身陷囹圄时的挺身而出,义乌门生都是首当其冲义无反顾,深厚情谊可见一斑。

  文化生情:义乌精神的文化源泉

  据《陈氏宗谱》记载,南宋庆元二年(1196),陈亮四子陈涣由永康迁徙到义乌绣湖,在西门一带繁衍生息。目前,陈氏后裔遍布义乌市的70多个村庄,有近两万人,绣川陈氏为人数最多的一支。每年清明节,陈氏族人都要前往位于上溪镇雅童村的陈亮墓进行祭拜。

  2014年4月,经我市有关部门批准,由义乌陈氏后裔发起的陈亮文化研究会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会主要致力于南宋状元陈亮学术思想和生平事迹的研究和整理,传承陈亮思想,弘扬义乌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成立大会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陈亮研究专家方如金介绍,陈亮提倡的“事功”学说是陈亮思想的精髓所在,所谓“事功”,即主张“道义与功利相结合”,肯定人的物质利益,反对道学家空谈义理,这是一种非常务实、注重实效、追求实事求是的思想;此外,陈亮提倡大力发展商业、“农商并重”等思想,对当今社会来说也都具有现实意义。方如金认为,陈亮的思想与“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也有相通之处。通过对陈亮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义乌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义乌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陈亮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坦言,陈亮文化思想是义乌精神的文化源泉。他认为,陈亮“农商并重”的文化思想在义乌民间代代相传,即使在极端封闭的年代里义乌人就已经开始农时耕种、闲时鸡毛换糖,将拨浪鼓摇响全国的每个角落;而义乌小商品市场每次迁址、扩建无不体现着陈亮“官民一家”的文化思想内涵,民众要求,政府引导,百姓响应,官民融为一体;“义利双行”的文化思想则渗透在每一位义乌商人的身体里,根植下诚信经营、互惠互利的经营理念,酿造出30多年不变的诚信市场。

  “陈亮文化思想是义乌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陈士华直言。

  (感谢市志办傅健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