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7年>新闻速递 正文

一起在改革中成长(青春派·改革中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 2016-12-14 08:47:3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顾春

  朱毅和周旭锋同是1981年出生,第一次见面,双方态度都非常“自来熟”,很快就聊了起来。朱毅说,在义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走访企业、跟企业会谈,是常有的事,而企业也很习惯“有需求,找政府”。“我们义乌的企业,很容易跟政府对上话。”周旭锋说。

  改革在这里玩不了任何“虚的”

  记者:义乌的国际贸易改革有什么特点?改革的着眼点在哪?

  朱毅:义乌进行的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在全国都是独一份。这里有先天优势条件:庞大的小商品城,是中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桥头堡之一;有十几万经营户,他们有真实需求。我们改革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切实的便利,能不能让他们做生意更容易。

  因此我们的改革非常实在,几乎每一步都与小商品城的发展需求相呼应,改革有着切实的实践检验标准,玩不了任何“虚的”。

  当然改革没那么简单,一项改革要落地,市场要开花结果,需要很多政策去配套。说起来,改革也是逼出来的。比如“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之前义乌市场一直沿用“一般贸易”的通关方式,每类商品都需要单独报关。但小商品出口,数量少、品种多、更新快,经常是“一个集装箱就是一个小超市”,拼装商品达几十上百种。每一种货物都要报检,容易出现“出口阻塞”,导致很多经营户和企业订单流失。

  改革就要瞄准商户痛点下手,我们2012年起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可以按照自检、验证、核查3种方式实施分类检验。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采取便利的通关措施,80%左右的商品能实现窗口审单放行,大大提高了报检效率。

  一项改革,需要很多项细节配套。出口货物原来申报有厚厚一本法检目录,非常繁琐。后来3次削减目录,将原来大概4000多个法检目录,删了一半以上。

  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保证速度的前提是“质量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义乌又创新管理方式,过去出口只能通过外贸公司代理,现在个体工商户和境外采购商只要在义乌注册登记“市场采购”外贸公司,就可以获得外贸经营权,享受义乌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国税、外汇管理相应优惠。

  又小又散的小商品怎么保证质量?义乌建立诚信平台,联网出口小商品的来源认证,达到“源头可溯、风险可查、责任可究”的结果。诚信等级高的企业,报关可以抽检甚至免检放行。

  进行这一系列探索之后,义乌的基层创新变成顶层设计。2015年7月,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经验在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和浙江海宁皮革城推广。

  商家需求是改革动力

  记者:将便利作为改革目标,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吗?怎么样才是最便利的?

  朱毅: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看到问题,就予以完善,至于什么样是最佳模式,因为没有人做过,只能在摸索中前行。比如海关,这是义乌所有部门里,改革得最早、最彻底的部门之一。为市场采购减少通关时间,义乌海关探索通关、转关无纸化,以前去海关报关大厅交单子需要排队,现在企业上网报关,最快仅需1分钟,单程流程已经做到最便利,很多货物报完关同时就放行了。转关无纸化有多便利呢?义乌到宁波上船的货物,货柜在义乌一放行,宁波就接到信息,知道已经接受海关检验,货柜到了直接可以进场。现在义乌海关99%以上实现无纸化,出口通关平均时间控制在3小时内。

  在我们看来,商家需求就是改革推动力。过去义乌的货运车过义乌港,长长的卡车队伍连夜排队是常见的情形。现在义乌港对集装箱号进行自动识别,每辆集卡车过卡口只需10秒钟。

  这些改革成果,很多都是基层海关等部门跟企业面对面了解需求后,对照自身工作做出的。现在改革一直在持续着,比如开通义(乌)新(疆)欧(洲)班列,不但让义乌有了直接出海通道,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提升了义乌影响力。

  真正改革了,力量很大。现在外贸出口压力这么大,义乌小商品出口却井喷式增长。2015年,在义乌338.6亿美元的出口货值中,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达283.9亿美元,占义乌外贸出口的84%。

  周旭峰:朱毅说的,我深有感触。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就是在义乌做生意近20年,一步步变得便利:比如现在报关交给中介代理就行,不用自己去跑通关;原来出口环节,每一步都可能遇到繁琐的事情,比如原来检验检疫目录上品种很多,像玩具就是法定商检产品,需要有产地检验,但义乌作为销售地,检验经常完不成,现在销售地可以检验,我们就方便了;原来一个货柜里几百种商品,检验成本很高,检验费很可能高于货物费用。现在经过几轮改革,检验检疫目录已经越来越薄……包括这几年进口产品越来越多,我们比较过各个口岸海关,义乌还是最便利的地方。

  所以我们这些同行经常说,在义乌能感受到的好处非常多,企业遇到困难,政府职能部门会为你出面协调;企业不需要出推广费用,政府会帮助总体推广,企业跟着就能从中获益。这种“有人搭理”的状态很难得,很多地方想学义乌,但这学习不是那么容易——这么多年来,一届届政府接力关注市场,传承到现在,才有这样的局面。

  没有什么比创业环境更重要

  记者:除了已经感受到的好处,你对“更便利”还有哪些期盼,政府还能做什么?

  周旭锋:现在我们开始做进口,这块难度更大。义乌也是进口小商品的集散地。但现在有很多政策限制,比如样品作为展览品,6个月后必须销毁;比如一个柜子里面,商品上千个,现行商检法定目录品种很多,检验费用很高;有些标准也变得很快,比如就一个进口食品要求贴上中文标签翻译的问题,有时标签贴3次……现在出口通关已经越来越便利,我们非常希望进口通关尽快实现便利化。

  朱毅:确实,我们现在对进口这块也非常重视,义乌市政府自己可以出的政策,几乎都出台支持了。按照商户需求,对进口商品检查,48小时内结束才够便利,但现在往往需要几个礼拜,进口检查机制需要改革。

  虽然改革有一定成效,但从改革目标来看,确实还远远不够。比如商品进口,要提高效率,是否能从事先监管变成事中、事后监管?比如参考汽车召回制度等惩罚措施,是不是能将事先审批备案制度,改成市场销售时到市场上检查,发现问题予以惩罚的办法?让货物进来后,用信用来背书,或者到保险公司质量投保,都可以尝试。

  周旭锋:对商家来说,没有什么比创业环境更重要,义乌的环境让人踏实:政策扶持力度大,配套服务比大城市更便利,运输仓储成本低;政府不断听取我们的意见,进行政策创新探索。我常常觉得,我们企业,和政府的海关、商检部门,其实一起在成长。

  朱毅:义乌的改革实践还在一直持续。比如去年12月启用了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改革监管方式,提高跨境电商物流时效,推出不久,通关量就位居全国第五;又比如推进资金结算便利化,在全国率先实施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还允许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和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这些改革,都赢得企业的良好反响。

  努力把改革这本书做薄

  记者:诚实守信是经商之本。你们是如何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的?

  朱毅:如果商家在经营中不讲诚信,是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这些年,义乌在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无论在市场还是在官方网站“义乌购”,所有商铺必须进行市场经营主体实名认证。外来客户登录“义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就能查询贸易方的诚信信息,不诚信的商户会被列入“黑名单”。无论线上线下,商户的信用记录将一直跟随其在义乌经商的整个阶段,“可信、可控、可追溯”。现在信息平台上,商户备案信息已经达到6.45万户,这些商户都有供货资格,他们的单子,海关就能予以放行。诚信意识在义乌越来越强。现在义乌正在研究将外商信用也录入系统。

  信用体系的建立,最终将为改革提供强大助力。过去企业要拿到各种许可证才能进出口,怎么取消繁琐的拿证程序?必须用信用体系为基础,凭信用为企业放行。这个做法,将在义乌先行先试。最终,信用建设会涉及整个国际贸易开放平台建设,为企业做支撑,往深广去努力。

  如果说,改革是手里这本厚厚的书,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把这本书做薄。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