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殷桃斩获“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鸡毛飞上天》主创团队亮相“白玉兰”红毯
剧集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导演余丁入围“最佳导演”,编剧申捷入围“最佳编剧”,最终主演张译和殷桃斩获备受关注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鸡毛飞上天》的“白玉兰”行可谓亮眼。
然而一部精品大戏的诞生,好演员与好剧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个好演员演活一个角色,走进观众心里,而好剧便为这些演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以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开出绚丽的花朵。这背后凝结着从导演、编剧到制作等无数幕后人员的付出与奉献。
“这是我经历的年代” 导演余丁展现时代洪流裹挟下的“鸡毛”
从摄影师、副导演到执导电视剧,在导演余丁的职业生涯中,《鸡毛飞上天》一剧是个全新的尝试与不小的挑战。如何让这支有着浓郁质感和情感寄托的“鸡毛”承载着生命之重,演绎一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创业赞歌,这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导演有着诸多的思考。
“这个片子的故事年代也都是我经历的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所有经商的人,都在大潮当中进行拼搏,起起落落,一个一个的人、一个一个的家庭都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因此我有特殊的情感在里边。”谈及在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的剧集中,如何将现实题材把握到“刚刚好”?余丁说,正是有了亲身经历,所以一切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在余丁看来,“鸡毛”并不是男女主角陈江河、骆玉珠单个的人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剧中,时代洪流裹挟的‘鸡毛’在剧中三代主人公的继承和创新之下飞天变‘凤凰’,其实,‘鸡毛’还有另外一层深刻的含义———它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雏形。”
《鸡毛飞上天》一剧中,不仅以陈江河为代表的三代人的创业故事令人热血沸腾,陈江河和骆玉珠长达30多年的爱情纠葛也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两人从相互扶持到被迫分离,再到携手创业,其中的情感元素推动着剧情渐入高潮。
为了将个人感情与时代发展融为一体,导演余丁做了多样尝试。他承认自己的初衷最想表达的还是“爱情故事”,“不过,随着对剧本的一步步完善,虽然表面上观众看到的是他们经历酸甜苦辣分分离离、分分合合这种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但是,大背景是不能撇开的,他们从事的是这个商业,自然的就把这个时代带出来了。也就是说,把义乌人的这种精神也带出来了。”
余丁用一句话概括了这部剧为“合二为一的爱情纠葛和时代符号”,“爱情线索见证时代发展,创业过程中的情感架构给该剧增添了更多人情味。把人的故事讲丰满,创业精神自然就跃然荧屏。”对于剧中主人公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余丁则认为,“我觉得现在人都需要这种东西。”
“不体验不采访哪来底气” 编剧申捷为创作剧本八次入浙江体验生活
从业20多年来,从《重案六组》《虎妈猫爸》到《白鹿原》,申捷贡献了多部收视口碑俱佳的作品。然而对于《鸡毛飞上天》一剧,在播出之前,编剧申捷很担忧会不会因为时代气息浓郁的原因导致受众率太低。不过,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来自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让他直呼:“我没想到这剧会火。”
为了真实描绘出带有义乌烙印的商海传奇与人事沉浮,编剧申捷花了6年时间,8次到浙江体验生活,走访了200多位义乌商人,不仅吃住在那里,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在义乌小商品城里打转。他把义乌市场每个摊位都走遍了,还与几个摊位老板交上了朋友,跟着他们去进货,甚至对他们摊位的商品如数家珍。他开玩笑说:“写完这部剧,我这个北方人成了一个地道的义乌人。”
《鸡毛飞上天》强烈的年代写实感被许多观众称道,这也源于申捷的大量走访。在访谈中,一个年轻商贩眼含热泪地谈及当年被母亲从绿皮火车车窗塞进去时的经历,感慨那时太不容易了。这也成为剧中的一幕。当年小贩背着货袋追车,拖拉机只会放慢速度不会停,小贩们要背着几十斤重的包裹奔跑,先扔上货物,再攀车跳上去,这也如实呈现在剧中。“故事早已刻在今天义乌人的家族记忆里,不够真实便会被挑刺儿。”申捷说,剧中无论是生意经上的“进四出六”,还是生活场景里的一副货郎担,都是如假包换的义乌往事。
申捷说,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要先扑到生活里去、低落到尘埃。其次要和光同尘,让自己与这个世界整个融合在一起。然后跳出来,再升华成一种精神,“唯有这样现实主义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对于演员的精湛演出,编剧申捷在采访时也是由衷地夸赞,他说:“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们成就了这部戏,我只是体验生活下了很大功夫,然后把义乌的很多真实的东西给它编织起来了,但是真正出彩的其实是他们这些演员,这部戏的演员太好了,都是演技派,所以我很爱他们。”
《鸡毛飞上天》成“白玉兰”奖最大赢家 现实主义题材迎来“黄金机遇期”
在第23届上海电视节上,与往年古装电视剧独占鳌头有所不同,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占据了“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奖提名名单的一半多,在获奖名单中几大奖项皆被《鸡毛飞上天》《好家伙》《中国式关系》《人民的名义》等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收入囊中,令影视创作者大为振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人员更是用“黄金机遇期”来形容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环境。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通过备案公示审核的电视剧剧目中,现当代题材剧目数约占总剧目数的近六成,而从生产完成的剧目看,每年也占总完成量的近六成。2016年,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329部14721集,其中现当代题材剧目共计188部8555集,分别占总比例的57.14%、58.11%。
进入2017年,讲述义乌商人创业故事的《鸡毛飞上天》、忠实还原文学精品的《白鹿原》等大剧接连播出,成了新年现实题材持续创作播出的一道道荧屏风景线。
从初期“鸡毛换糖”的经商雏形,到白手起家创立商业帝国,再到网络一体化和世界接轨的国际贸易。时代在变,但“鸡毛换糖”的精神一直在传承,无比契合当下国家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可以说是一部契合时代的主旋律大戏。
《鸡毛飞上天》制片人吴家平介绍,之所以选择义乌为着眼点,是因为觉得义商非常具有代表性,也非常值得去描绘。“虽然题材和演员班底,从商业运作的角度看起来有些冒险,但是收视率和口碑证明我们没有选错。”
“风险很大,现实题材目前本身就不被看好,因为我们讲的是改革开放这40年,不是那种轻松的故事。”回想起当初投拍这部戏的过程,吴家平用“如履薄冰”一词来形容。“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鸡毛飞上天》播出去就是‘一地鸡毛’。后来看到好多90后观众也很喜欢这个戏,我特别欣慰。虽然这部戏不一定挣钱,但是我觉得是立了个口碑,通过这部戏,我知道了观众是接受这种题材的电视剧的。”
吴家平觉得,看这部剧,能让大家了解到一个成功民营企业家背后的辛酸史。“既然都已经拍了现实主义题材,那就一定要真实地体现当下社会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