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微信转账发工资漏了个小数点 2893.2元成了28932元

发布时间: 2017-09-06 09:10:45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夏斌婷

  这两天,义乌稠州论坛一个名为“转错款跑了”的帖子特别火爆。帖子发布不到两天,就有2.46万人点击阅读,120多人跟帖留言。

  【网友热帖】

  微信转账漏了个小数点

  9月3日早上8点37分,网友“fxh8866”在稠州论坛发帖讲述了微信转账付错钱的糟心事:5月给员工发工资时,因为自己不小心,少按了个小数点,用微信转账时,给一名员工发错了钱——原本应发的2893.2元,变成了28932元。

  虽然当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找对方转回了一部分钱,但余款至今没退还。“本来他答应第二天会退回,但之后就跑了,电话关机,发短信、微信也都不回,还被拉入黑名单,根本联系不上。”“fxh8866”很无奈,只好把自己的遭遇发上网,一方面希望网友能出出主意,另一方面也给喜欢用微信转账的朋友提个醒。

  【七嘴八舌】

  微信转账有风险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愤慨。网友“战略忽悠局”说,“才二万就跑了?信誉就这么不值钱?”

  网友“大樟树zzz”说,“这种小人,这么点钱就出卖了自己的人格。所以说,金钱能知人心。”

  同时,也有不少网友给出了建议。网友“直说不看”说,“起诉就好了,证据保护好,他跑不掉的。”

  网友“伟律师”说,“可以先按不当得利起诉,看你这情况胜诉没问题。 ”

  网友“lgcwm”则认为证据不足,“建议找足充分的证据再到法院起诉。因为你说转错了,对方可以说这是你欠他的工资。”

  网友“我不是变形金刚”支招:“你可以用文字方式向对方说明这情况,变成你的证据。报案时,出示证明就可以追究他。”

  网友“马摊”还建议,以后用微信转帐,可以设置到账时间,留出反应时间。

  【律师观点】

  不当得利应返还

  微信转账举证难

  “这名网友的遭遇,相信很多人可能都会碰上。”浙江纵伸律师事务所金京华律师告诉记者,微信转账虽然方便,但也容易带来麻烦,他最近也经手过类似的案子。

  “关于收取对方错转款项的行为,依照民法规定应当属于法律所规定的不当得利。”金京华表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因为对方拒不退还,该网友可以要求对方以返还不当得利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保存好转账记录、银行卡明细等证据。

  但金京华也表示,因为微信没有强制实行实名认证,所以转账问题容易存在不确定性。仅有的微信转账凭证虽然能当证据使用,但如果对方没有实名认证,就不能孤证定案,起诉比较困难。因此,他建议,遇到大额的民间借贷,尽量采用传统的借条及银行转账交易的方式进行比较靠谱。

  “钱可以在网上微信转账,借条要当面给。”金京华提醒,如果碍于客观情况不方便立书面证据,那也要留心收集、固定电子证据。如利用好红包、转账的附言功能,备注上钱款的性质,并在沟通中再次确定对方的身份信息、款项性质,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减少麻烦。

  新报也提醒广大市民,一旦发现使用微信转错账后,应立即和对方联系或请求平台客服帮助协调,并向对方提出退还误转款项的请求。另外,市民也可以设置微信转账延时到账功能,便于在意识到风险或错误后,撤销转账。

  延时到账设置:进入微信“钱包”,点击右上角三小点,选择“支付管理”,点击“转账到账时间”,根据需要选择到账时间。

  【延伸阅读】

  恋人间的转账

  999.99和1000元,性质可能大不同

  “据我了解的案例,微信转账过程中,恋人之间的红包、转账也需注意。”金京华说,恋人之间的红包、转账很特殊,是赠与还是借贷,双方往往各执一词。而从司法实践来看,恋人之间的红包、转账被认定为赠与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两百元及以下的红包,如果没有其他证据,通常被认为是用来表达爱意。”

  值得一提的是,恋人间转账999.99和1000元的性质往往可能不同,前者因为有特殊含义且不符合借贷习惯,往往被认为是赠与,后者则可能被认为是借贷。

  另外,类似的金额还有如1314元、520元、999.90元等,且有特殊含义附言,这些金额并不是一般借款习惯上的整数,根据生活经验和借贷习惯,可以推知转款的真实意思表示是祝福或者爱慕或赠予性质,而非朋友间的借款。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