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14日讯(记者 杨静 编辑 祝璐)雅西村名由来:雅西先祖傅叔友,原住施傅宅,一天路过见此地东有塔山,南有乌龟山,三面环溪,溪流里鱼虾很多,引来白鹤棲息觅食,遂定居于此。因白鹤长寿吉祥乃取名鹤棲。后因村庄三面环溪,好写好记,改名为雅溪。1921年名人傅亦僧从日本学成归来,对村庄地形地貌认真研究,北水归南是风流文雅之福地,于是取名雅西。从此一直沿用此名。
佛堂镇雅西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为了打造乡愁港湾,村子开始筹建文化礼堂,并于2016年10月落成,被评为“三星级文化礼堂”。而名人馆则是文化礼堂配套中独具匠心的一部分。
“家有谱,地有志,国有史”,有家就有家风的存续。走在雅西村内,随处可见的,不仅仅有乡村田园风光,还有“润物细无声”的精神财富——经过总结升华转换成的一句句言简意赅的家训,挂于家家户户门前显眼处。
如“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人不学,不知义”、“永远不向困难低头”……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能映照灵魂的明暗,彰显人间的大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雅西村民。
在雅西村历史名人傅亦僧身上,便完整地体现了家风育人这一传统。在雅西村的傅大宗祠内,悬挂着一块牌匾,牌匾文字与其他祠堂的相比略有些特殊,上面刻着“教子有方”。然而这几个字的背后却藏着一个时代、一段国事、一件家事。
据村民介绍,“教子有方”四字出自孙中山之手,赠送给佛堂雅西村人傅亦僧。傅亦僧,早年追随孙中山,1913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942年发起组织抗日武装“义乌南区各乡镇联防办事处”并任主任,是一位爱国民主绅士。
1920年,傅亦僧的父亲傅松卿去世,当时傅亦僧在上海为孙中山先生著书立说搜集中外资料,工作十分繁重,家中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电告傅亦僧。当他闻讯,便向孙中山告假回乡奔丧,孙中山得知后,深为傅家这种以国事为重的思想所感动,当即同意傅亦僧的要求,并亲笔题写悼词:“松卿先生千古,‘教子有方’,孙文”,让傅亦僧携回治丧。
傅亦僧之父傅松卿是晚清秀才。其祖、父两代栉风沐雨、克勤克俭积攒下一份家业:良田千亩、大厦百间,成了义乌南区的首富。然而生长于富豪之家的傅亦僧,虽然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经典教育,却从小显现出了对时代进步的灵敏触感。
1905年,傅亦僧东渡日本留学,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在同文中学期间,傅亦僧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辛亥革命,为推翻满清政府做出了贡献。
1942年5月21日,义乌沦陷,南区的一些乡镇长找到傅亦僧,一致要求他出来主持抗日卫乡事宜。同年6月上旬,决定成立“义乌南区各乡镇联防办事处”(简称“南联”),公推傅亦僧为主任,“南联”组织自卫武装,打退日军多次进攻,为义乌的抗日活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后“南联”因与日军火力悬殊,队伍溃散,但傅亦僧等人的抗日之志不泯,他们在赤岸镇的乔溪村收集流散人员,把南区武装自卫力量全部集中起来,作了统一编制,分中队和突击队进行抗战活动,为义乌的抗日活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名人馆内,古朴的院落,木质的雕窗,精心装饰的二层阁楼……无一不透露着故居的神秘。
沿着盘旋的古红色楼梯走上二层阁楼,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雅致。阁楼划分成三个区域:族规馆、村规馆、家训馆。明黄色的灯光下,一句句言简意赅的话语是雅西村民宝贵而无形的财富。阁楼四周的墙上挂满了书画作品,在稍空一点的地方放置着古时的花床、雕窗。
据村书记傅先明介绍,名人馆的家风家训、村规族规内容是2016年从祖训中摘录出来的,每年慕名来参观的人有很多,其中不乏前来考察学习的文化礼堂建设团队。目前,雅西村正在努力为名人馆注入新的生命力,计划将傅亦僧的生平、家族后代、字画艺术品等内容收集起来,增添到故居展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