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义乌叠罗汉惊艳四方

发布时间: 2018-01-28 13:07:59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王曙光 金福根

  中国义乌网1月28日讯(王曙光 金福根)春节临近,义乌民间花样繁多的杂技和竞技又将绽放光彩。如罗汉班的叠罗汉活动,集民间体育、武术、舞蹈、杂技、器乐等为一体,编排独特,表演精彩,能让人处处感受到义乌历史沉淀的斑斓文明。

  据考证,义乌叠罗汉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在清朝达到鼎盛。当时戚继光在义乌招兵组建戚家军。这些义乌兵在练兵之余,根据武术套路、战时阵法和杂耍技艺练成了一种练武取乐的游戏,也留下了习武防身的习惯。因当时义乌一带经常练南少林派的罗汉拳,故取名为叠罗汉。

  明朝时义乌县令周士英对义乌民情就有“俗近秦风,喜习戈矛”之评论。这种习武娱人的游戏很快就在义乌一带盛传,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规范的表演内容和形式。2006年,叠罗汉被评为义乌市十大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同年10月列入义乌市非遗项目,2007年6月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作为义乌的民间非遗项目,叠罗汉主要分布在八里桥头、华溪、王店、何宅、如甫、大元、西山下、新厅、油碑塘等地。这项活动大多由一个村或一个族组班表演,一为逢年过节、寺庙开光、丰年庆岁求热闹渲染喜庆气氛;二为显示本村(族)团结齐心,炫耀力量,使外人不敢欺侮。故常有三代同阵、四代同班的现象,起到护家护村的作用。史料记载,清同治年间义乌有十多个罗汉班,每年重阳节都要举行赛事,类似戏班斗台。故叠罗汉人员亦由原较为松散的状态发展到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罗汉班”,并世代相传。

  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这天上午,八里桥头的罗汉班在绣湖广场的主场登场,75人精彩绝伦的叠罗汉表演,更以独具的民间特色、丰富的展现力,令人耳目一新。此外,该罗汉班2017年正月初三在村里举办的“迎新年”叠罗汉表演,同样惊艳四方,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赶赴观赏。

  据载,八里桥头村罗汉班始建于清末,取名“迎春会”,抗战期间曾间断,抗战胜利后重新恢复。1949年后时有间断,1981年正月,村里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新组建了罗汉班。

  义乌罗汉班的表演形式主要有走阵、滚叉、拳术、刀棍术、叠罗汉等。总体上又可分为两大块:一是“走阵容”,在古乐声中,几十人或上百人手持各种器械,穿插走动,摆出各种阵容,分别冠以“长蛇阵”“蜈蚣阵”“龙门阵”“梅花阵”“盾牌阵”等名字,之后还有“十八罗汉”走阵等;二是“叠罗汉”,这是罗汉班表演过程中最显功力、最吸引观众的高潮部分。叠罗汉也有诸多叠法,如“立牌坊”“树亭阁”“观音坐殿”“观音渡船”等。

  义乌叠罗汉有四项基本特征,一是表演的惊险性。叠罗汉表演一般要叠到4至5层,最上层的人还要面带笑容,手甩拂尘做出多种花样动作。如滚叉表演,要将道具甩到几丈高的空中,不偏不倚地落到身上后还能滚动自如。二是罗汉班的团结性。罗汉班表演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指挥必须高度统一,行动必须高度一致。三是艺术的综合性。罗汉班的表演集戏剧、武术、杂技、体育、舞蹈等为一体,具有粗犷与细腻、奔放与严整、娱乐与教育相融合等特点。四是表演的传统节目性。每逢过节或重大节庆时,罗汉班经常受邀参加表演节目。

  非遗项目,魅力无限;技惊四座的叠罗汉更具民间魅力而名扬四方。它蕴蓄着丰赡的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期盼代代相传,延续不绝。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