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拥有被誉为“华厦第一市”的中国小商品城而闻名于世的浙江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金衢盆地东缘,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市辖16个镇,5个乡,92个行政村,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其商品成交额连续9年位居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首。
多年来,义乌小商品以其品种多、价格廉、质量优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目前,小商品已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等五大洲的120个国家和地区,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在义乌市设立采购点。义乌市还在全国创办了30多个分市场和商品配送中心,并在乌克兰、泰国等地创办了多个国外分市场。
在浙江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义乌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其完善的展览交易、信息发布、产销对接、投资洽谈和代理推介功能,使其迅速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展会。
柳暗花明风光无限
如今的义乌,风光无限,一派繁荣。在人们都说生意难做的近几年,义乌人的银行存款每年递增30亿元的奇迹就足以证明义乌人是何等的富有。然而,过去的义乌人却是一穷二白,国家财政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拨过一分钱,全县仅有的一家国营糖厂还是县财政的投入。当然过去地处战略前沿的义乌在国家建设中不可能与大后方相比,这里的政府官员感慨最深就是:没有人向政府要钱、要粮、要物,而要的最多的是政策。
义乌人经商的传统由来已久,据考,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义乌人就开始了“鸡毛换糖”的经商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确立并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致力于培育小商品市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规模大,商品丰富。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面积50多万平方米,商位2.6万个,日客流量15万多人,市场汇集了28个大类8万余种商品,日货物吞吐量达3000余吨,市场成交额年达150多亿。二是集聚效应强大。市场汇聚了国内外4000余家知名企业的总经销、总代理。韩国、巴基斯坦、阿富汗、黎巴嫩、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人在义乌市设立商务机构、采购点。三是辐射有力。市场还初步建立了国内外分支物流网络。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立了分市场和配送中心,并在南非、尼日利亚、乌克兰、泰国等地创办了5个分市场。
八大“脊梁”优势独厚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一些与市场息息相关行业,如服装、针织、小五金、饰品、拉链、毛纺、印刷、玩具等在义乌得以迅速做大,成为义乌市工业经济的“脊梁”。据统计,这八大优势行业,去年的工业产值就达到132亿元以上。义乌市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努力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商、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和出口创汇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改革外资管理体制,推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强化外资企业的协调、服务功能,加大工作力度,走出一条符合义乌实际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
兴商建市奔赴未来
义乌市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机遇,高标准修编了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以城区为中心,建设4个卫星镇;以快速通道网络相连接,形成中心城区至卫星镇“十公里经济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致力于形成点轴、组团式发展的新颖城镇体系。近两年投人城市建设资金就达30亿元,实施包括旧城改造、体育会展中心、道路框架、江滨绿廊等一大批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城市功能大大加强,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义乌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力争把义乌建设成为建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万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义乌人是盯着“小”而做大的;义乌人是先吃苦而后精明的;义乌人是从“马路市场”上发现希望之光的。义乌以它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向世人昭示:踏上了义乌市场就踏上了迈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通道。
作者:王金如
刊于2000年11月17日《经济快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