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1年>产业发展篇 正文

【浙江日报】敢于投入造梯登高义乌涌现18家民营农业科研所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农民投资搞农业科研开发,在义乌市已不是新鲜事。来自该市科委的消息说,全市至今已涌现出18家民营农业科研所。

  据了解,这些农业科研所的投资规模少则10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由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或本市的农持人员“坐镇”,专门从事茶叶、食用笋、猕猴桃、水禽、药用昆虫等种养业研究。

  义乌市市场经济比较活跃,早在5年前,一些靠经商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的农民就把目光投向田野,办起农业企业。他们在不断摸索中认识到:企业如果没有科技依托,农产品开发能力不足,难免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卖难”;只有建立自己的科研所,才能实现造“梯”登高。政府部门则不失时机地出台优惠政策,除帮助联系专家外,还提供数目不等的科技创业基金。

  义金农庄投资300万元创办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聘请了中科院、浙江大学两名专家为顾问,指导20多位技术人员实施“高档花卉、优质水果苗木杂交育种”的研究开发。两年前,该研究所成功组培出亩产超4000公斤的“莓宝”草莓种苗,由于果形大、抗病力强且品种不会异化,每株售价高达30元,目前已与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3000农户建立供种关系,种植面积3000多亩。该研究所还培育出了许多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种苗,并于去年与韩国某农场签订出口协议,3年内负责提供总价值1250万元的1000万株小叶凤兰苗。据了解,农庄目前正在扩大生产规模,下半年起可实现日培育花卉种苗1万多株。

  义乌市出台政策鼓励农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开发,也为兴办民营科研所热“添薪加火”。由原吴店镇农技员陈振勤与人合办的马铃薯研究所,为解决过去秋季种马铃薯出苗不齐问题,从黑龙江农科院引进“克新2号”早熟品种,通过反复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播种期,使当地的马铃薯种植变一年一熟为两熟。在栽培技术上,该研究所实行了双层地膜覆盖,产品由此提前7天上市,每公斤售价比以往高出1元多。在该研究所的带动下,义乌市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万亩,去年每亩产值达到2000多元。

  义乌市科委副主任王桂芝告诉笔者,这18家民营农业科研所机制灵活,且都有自己的基地,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其中12家企业已成为市农业“龙头”。今年来,该市又有几家农业企业要求早办科研所。

  记者:王国峰 市委道组张建成

  刊于:2001年4月20日《浙江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