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3年>城乡发展篇 正文

【浙江日报】早日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义乌实施农村“小五化”纪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每年投入两亿元实施农村“小五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改造。去年5月份启动这项计划时,原定160个行政村列入首批试点。但农村群众相当踊跃,另有50多个村主动要求提前实施“小五化”。

  水泥路上没有泥村庄里不见垃圾

  我们去义乌采访农村“小五化”时正遇大雨,但走在上溪镇西坞村的道路上,脚上却不沾泥。这是因为村里的道路都已硬化,并且延伸到每家每户门口。村干部说,如果6月前来村里,肯定是两脚沾满了泥。

  一路上,我们看不到垃圾。70多岁的吴琅钗老大爷说:“以前看到谁扔垃圾我就要说,但还是有人扔。现在你看,地上这样干净。村里又给每户人家发了垃圾筒,谁也不好意思再扔了。”

  在另一个“小五化”试点村苏溪镇苏南村,一户姓钱人家的女主人刚从镇上回来,开了门转身就在门前扫起来,其实地上并无垃圾。她说:“因为平时每天扫,已经养成习惯了。”

  一村一策实事求是有钱没钱都可办事

  由于800多个行政村经济条件有好有差,义乌市实施农村“小五化”时并没有“一刀切”,而是采取旧村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治理、下山脱贫等一村一策的办法。政府财政资金主要补助各村的基础配套工程。

  大陈镇二村是一个富裕村,农民人均收入1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500万元。在新村建设中,道路及供电、供水、通讯、排污设施由村里统一建设。村民建房则根据规划,凭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全村有100套别墅、52套公寓房。除了4000余平方米的金桂园广场外,到处是“袖珍绿地”,整个新村成了绿色世界。

  而苏溪镇的苏南村是个移民村,村内“赤膊屋”较多。此次“小五化”改造主要是进行村庄整理。全村房屋进行了统一粉刷,一二层的都加高到四层,房前屋后建起了小花坛和排污设施。据了解,市里已下拨给苏南村专项资金23万元,村民再出10多万元就行了。

  据介绍,义乌市对“小五化”的补助,是根据各村经济状况来确定不同额度的,各镇(街道)也根据自身不同经济状况给予配套补助。

  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样化

  义乌在实施农村“小五化”时注意农村特点,他们遵循的指导思想是“高楼大厦不等于城乡一体化,农村现代化并非城乡一样化”。

  苏溪镇苏南村只有103户人家,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老年活动室、幼儿园、灯光球场等一应俱全。

  苏南村的村干部赵朝立说,其实就是义乌市里没有这笔资金,我们自己也要动手做这些事情了,因为村里老百姓的要求很强烈。

  在大陈二村采访时,我们走进一户平常人家,只见家里面的装潢及摆设一点不比城里人差。主人王大妈说,她年轻时曾到杭州当过保姆,现在自己家里也请了保姆。儿子与女儿办厂的办厂、做生意的做生意,“想不到日子能这样过!”

  成立专门机构每年投入巨资

  义乌市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该市认识到如果没有义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义乌全市的现代化。义乌在农村开展了“大五化”改造,即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其中又把“城乡一体化”细化为农村“小五化”。

  为此,义乌市成立了专门机构,各镇(街道)也成立了“小五化”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干部。从去年开始到2005年,35%左右的村庄将实行旧村改造或村庄整理,其余村庄完成环境整治。

  为此,义乌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及2000亩土地使用指标,同时各镇(街道)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加上农村集体经济投入,今后几年每年将有2亿多元资金投入农村“小五化”建设。

  在义乌各地,笔者发现群众对农村“小五化”改造很支持、很有热情。群众说,以前想做,除了缺少资金外还不知道怎么做;现在有市里的干部来指导,做起来效果好多了。

  记者:徐晓恩通讯员:胡梦

  刊于2003年1月2日《浙江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