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一则则有关“义博会”魅力的新闻接连不断:开幕前一天,600多名活跃义乌的台商,抢先在国际商贸城开起了台商馆;来自辽宁省盘锦的800多名客商包着专列到义乌赶“义博会”;原先预计会有8000外商赴会,没想到开幕当天的外商人数就超过了万人大关……
正在打造“世界超市”的义乌,从方方面面显示出巨大的魅力。
前不久,美国《华盛顿邮报》一名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后这样报道:世界最大的市场就在义乌,欧美市场上的圣诞礼品90%是从义乌进口的。的确,从欧美风行的圣诞礼品到南非的机电设备,从韩日世界杯上的球迷帽到阿富汗重建中生活必需品,义乌商家的生命力合着国际市场的节拍跳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现已拥有经营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经营商位4.3万个,汇集了28个大类20多万种小商品,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
目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工艺饰品、玩具、雨具、文体用品、毛毯、衬衫、化妆品、眼镜等行业已占有全国30%至50%的市场份额。这些行业的外销量占整个中国小商品城外销量的80%左右,毛纺织行业还成为全国两大纺织品基地之一。
正在打造“世界超市”的义乌市,其主要优势来自小商品的价廉物美、品种繁多、流通便捷。有许多小商品的价格十分低廉,外商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商品品种齐全,为外贸采购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一位西班牙驻华使馆的官员曾在义乌连连感叹:“不怕买不到,只怕想不到。”
哪里有利可图,外商就跑到哪里。一组数字很能反映这个“世界超市”的国际性:来自47个国家的5000多外商常驻义乌,驻义外贸机构逾500家。在义乌的外商和外地进出口公司直接采购的小商品货值占小商品城外贸出口总量的90%左右。他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定货”和“以货易货”的“三来一易”贸易模式组织小商品出口,辐射全球。
凭着“世界超市”的天时地利人和,义乌的市场经营者大胆创新贸易手段。他们千方百计发展国外市场下游分销商,构建国际营销代理网络。数万名义乌人在国外经商,南非的“中华门”,俄罗斯的“海宁楼”,意大利的“中国城”,阿联酋的“中国产品交易中心”,世界上10多个国际小商品集散市场都已与义乌接轨。
义乌市场外贸组织形式也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不断丰富和创新,贸易方式和出口主体、市场、商品呈多元化趋势。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势强劲,一大批依托义乌市场直销产品的知名企业已成为外贸生力军。一头在义乌市场采购商品,一头在国外市场销售的供货、结算一条龙跨国联销组织方式也正在兴起。外地外贸公司、外商不断在义乌设立代理处,代办订单,代理购货,代办外贸业务,形成一个新的代理商品链。通过“新浪网”、“中华商埠”等,更是把义乌和世界便捷地“链接”起来。
“义博会”开幕当天,义乌市郑重宣布国际商贸城二期工程全面开工。新工程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投资概算约30亿元,建成后主交易区面积83万平方米,设计标准商位1.2万个,计划明年“义博会”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的国际商贸城,面积将比美国最大的零售购物中心———明尼苏达州美国购物中心更大。
记者:徐晓恩张建成刊于2003年10月28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