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3年>市场发展篇 正文

【杭州日报】“小百货王国”构建超市航母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城”与“市”在义乌人眼中,从来就是一个字。因为他们就生活在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里。

  10月22日,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如期举行。开幕当天,3000多位不同肤色的外商给义乌送来1.43亿美金订单的“大礼包”。

  过半义乌老板大赚老外的钱

  昨天下午,“义博会”会展中心e-180展位迎来当天的又一位外商———来自法国的lamory先生。老板娘张健芳热情地介绍各种款式的太阳镜,lamory先生的助手不停地按着计算器。几分钟后,lamory先生愉快地点头说“ok”,一笔价值不菲的跨国单子就这样轻松成交。

  “和老外做生意,首先要有品质做保证,其次才是价格。”张健芳说。11年前,张和丈夫凑钱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买下一个摊位,做的还是转手生意:客人看完样品下单后,货要跑到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椒江订做。“人辛苦不用说了,除去车旅费和运费,一副眼镜赚的还不到一块钱。”6年前,张和丈夫把5年的辛苦钱投下办了一个眼镜厂,并创办了“远光眼镜有限公司”。这时候,一个巴西客商的出现改变了她的经营思路。“做外贸生意结算有保障,利润空间也大。”在几年同老外打交道的磨合下,今天的“远光眼镜”已经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跟,年营业额达上千万元,每天生产的1.5万副眼镜95%以上都戴在了老外的鼻梁上。

  像张健芳一样,义乌老板至少有半数以上如今都赚起了老外的钱。在当地商圈,一个从3000元到过亿身价、从福利工厂到非洲“中华门”的创业故事广泛流传:1994年,义乌人赵贤文凭3000元起家,办起一家生产发电机组的福利工厂,10年后生意顺利的赵贤文在义乌市中心建起当地首家三星级宾馆。不料东南亚金融危机令老赵的企业遭遇困难。通过偶然结识的尼日利亚商务参赞的牵线,老赵只身来到非洲。抵达当晚突遇停电,房内热得像蒸笼,翻译气得直骂人,老赵却兴奋异常:“我们的产品有救了。”三天后,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的老赵决定在尼日利亚注册一家公司,利用当地电力供应紧张的市场契机,销售自己的发电机。仅两个月时间,第一批“义乌制造”的发电机组就运抵尼日利亚销售一空。

  眼下老赵已同尼日利亚政府签约,共同投资兴建“中华门”商业中心项目,“我准备建10栋房子,可以容纳200个中国商户。”赵贤文对此项目十分看好:“非洲将来的市场份额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必将越来越多。”十多家全球零售巨鳄绕过中间商直接下单

  易初莲花、欧尚、好又多……这些杭州人耳熟能详的大卖场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昨天下午,易初莲花在义乌银都大酒店召开一场采购说明会,吸引了200多位义乌老板的脚步。业内人士评价说,此举意味着全球零售巨头正把采购基地锁定义乌。事实上,此前义乌小商品早已经在世界知名大卖场出现。

  “那时候都是通过中间商代理,”义乌市市场贸易发展局会展科科长张浪说。张浪告诉记者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位西班牙商人,通过转口贸易在欧洲超市销售中国货物,货物的始发地一直是上海。他每次到中国,合作公司也只陪他在上海游览,暗地里却派人到义乌组织货源。一次,他注意到样品包装有《义乌日报》,一打听得知义乌离上海仅3小时车程。去年义博会,他一口气下了上千万元的订单。

  “我们在供商结构调整中,也发现一些代理商的真正货源来自义乌。”首次来义乌大规模、高规格直接采购的台湾润泰集团采购经理陈瑞白告诉记者。陈瑞白认为,义乌已经在企业规模、小商品档次和质量上具备为全球连锁零售商直接供货的条件,“我们为义乌商户提供一个分销平台,尽可能地压缩中间环节的成本,不但为义乌商户争取到更大利润空间,还为消费者争取到最实惠价格,卖场也能创造出更高的绩效,是一个多赢的选择。”想做“全球第一”义乌人下一步如何走

  弹指一挥间,如今,义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王国,并在全球建立自己显赫的地位。目前,义乌市场营业面积10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4万余个,汇集了28个大类20余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所有日用消费品。在通过低价策略将小商品市场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之后,义乌人把市场办成了世界闻名的小商品王国。今年“义博会”期间,义乌人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打造全球最大超市和国际购物天堂”,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商贸城市。

  “这是义乌人对自己城市发展的再次定位,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浙江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齐东对记者说。作为浙江省内最早研究“义乌发展”的专家之一,当齐东谈起“义乌”和“小商品市场”时,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

  “1999年4月,我第一次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正经历一个短暂的阵痛期。”齐东说,“当时国内各地市场遍地开花,产品利润率迅速被摊薄,义乌小商品市场忽然沉寂下来。经历了短暂沉寂后,义乌人意识到,必须把战略重点转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1999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外贸出口仅为8000万美元,2000年就翻了一番。目前,义乌小商品的市场外向度已超过50%。年出口小商品10多亿美元,市场商品已经辐射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吸引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商人常驻义乌从事经贸活动。

  义乌,不再仅仅是义乌人的义乌了。义乌的市场化是主动的抉择。2002年,当新一届政府走向前台,人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城市的蓝图,已经被规划为“国际性商贸城市”。同年10月,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如期举行,义乌人首次将“国际化”的目标正式写进了“义博会”。

  将义乌的将来设计为“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人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各地的专家应邀对义乌的未来“把脉”。

  齐东认为,如果将“国际性商贸”仅仅理解为普通批发市场的集聚是不对的。义乌的发展前途,是成为一个大量产业集聚的窗口,是大公司和小经营户集聚的窗口,是国内外很多地区进行交易的窗口。义乌要走产业支撑道路,变成商贸中心、信息中心、调拨中心,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北京大学仲大军教授说,现在义乌城区面积扩大很多,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各种项目投资量也很大,政府对城市化的问题很重视,整体上说,义乌处于上升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傅崇兰教授认为,义乌要搞好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两大主题。要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载体搞得更好些,这是市政府的最大任务。

  小商品市场为义乌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家。目前,义乌私有业主达到了近两万人,但强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不多,齐东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观念束缚。另外,人才的短缺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城市的发展。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城市可能会走弯路。政府“铺路搭桥”打造国际“名牌”

  与义乌市政府大楼仅一街之隔,是一个8万平方米的大草坪———投资24亿的市民广场。

  义乌的政府没有围墙,折射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商贸型城市正在形成。20年前,农妇冯爱倩为争得提篮小卖、经商糊口的权利,与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在办公室拍案直言的故事已成历史,但官民一体、互相支撑的习风沿袭至今。

  现在的义乌市政府官员,把引导义乌商户接轨国际化视为要务。去年10月,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行,其规模只比明尼苏达州的美国购物中心略小,但市场摊位却是美国同业的十几倍。

  昨天下午,义乌副市长王东堂接受了杭州日报记者的专访。据他介绍,义乌目前市场外向度达50%-60%,1999年以来每年出口量都翻番。今年1-9月自营出口0.4亿多美元,供货16亿美元以上,义乌商品辐射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驻义乌的外商近5000人,“义乌已成为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和外商采购小商品的重要基地。”

  “但政府仍在不遗余力地为义乌提升为国际商贸型城市‘铺路搭桥’。”王东堂说:“比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给在义乌的经商人员义务培训外语、电脑和国际贸易知识,目前已经有两三万人接受‘充电’。”

  “加强国际化导向的同时,还加大国际化产业发展的支持。”王东堂介绍说,“义乌正把200平方公里的区域整合资源,依据产业分布建设小商品产业带,通过规划打造区域制造中心。”

  20年的国际商贸城打造计划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义乌国际学院锻造义乌发展的人才库,鳞次栉比的西餐馆装点异域风俗,人均12平方米的绿地更是将不同肤色的商人带入一个生态之城。

  相关链接

  “2003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10月22日在浙江义乌隆重开幕。本届博览会为期五天,展出面积6.95万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2336个,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2个省市区的1500多家小商品生产企业参展,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参展比例超过30%。

  记者:王勇郭晓伟刊于2003年10月24日《杭州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