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4年>会展经济篇 正文

【新商务】欣欣向荣看义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二十年前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诞生,决策者们的出发点仅仅是想让老百姓多挣一点钱,活跃一下经济,还是预料到20年后的今天,义乌会因市场而闻名世界,让世人惊讶,让世人敬佩?说实话,我们不得而知。正如温州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胆在街头巷尾零售香烟,谁又能想象,这“资本主义的尾巴”,后来会演变为中国经济的“温州模式”呢?

  暂且不去考虑义乌人建立小商品市场的原因,而重点去回顾一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对研究义乌,是很有益处的。

  一、一个奇迹的诞生

  1982年8月25日,义乌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发布一号通告,宣布9月25日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

  一个奇迹诞生了!在1982年开放的湖清门市场严格地说只是小商品市场的雏形,市场摊位十分简陋。当时开放小商品市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市场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而是因为部分农民“弃农经商”在义乌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移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其实,政府并不十分在意小商品市场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什么负面影响,而是由于自发形成的市场影响了交通和市容,还造成了执法管理部门与众多摊主之间的冲突。“猫捉老鼠”的游戏长期玩下去总不是解决的办法,逼迫市场主管部门必须迅速拿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既然禁止的做法不能奏效,小商品市场本身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与其关闭,还不如顺其自然,开放小商品市场。

  义乌县政府为了小商品市场的关闭或开放的问题,曾召开过三次县长办公会议,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领导初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对小百货市场,不应该用强硬的手段强制关闭,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加强管理。后来,县政府、稠城镇、县工商局(城阳工商所)三个部门的领导成立“稠城镇整顿市场领导小组”,并在1982年8月发布《关于加强义乌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宣布将于82年9月5日正式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地址在湖清门,由城阳区工商所管理。

  二、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市”

  在第一代市场时期,廿三里小商品市场的交易品种和规模与稠城小百货市场非常类似。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市场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示出来,这表明在有限的地域空间和市场辐射范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否则均衡的分布只能扼杀市场的集聚作用。从理论上讲,成为非均衡发展中心,对于义乌小商品市场起源的两个地方来讲,机遇是同等的,但发展的最终结果却是前者合并到稠城小商品市场。这说明市场集聚的是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资源,如培育市场的投入、集聚的信息、为商品运输服务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更重要的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经商户,在这些资源的聚集上,作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稠城显然具有更大的优势。事实上,在1984年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开业之前,廿三里小百货市场就并入了地处稠城的义乌小商品城市场。

  1984年12月,以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为标志,义乌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二代市场占地1.3万平方米,全部水泥地面,水泥板固定摊位,钢架玻璃瓦,排列有序,市场中心建成四层服务大楼,配有工商所、税收稽征组、银行分理处、个体劳协、寄存和饮食服务、招待所、问讯广播室、民警值勤室、治安委员会等服务设施和机构,实现了由“马路市场”、“草帽市场”向“以场为市”的转变,商品种类达2740余种,流通范围逐渐跨出本县和周边市、县并向外省市辐射。第二代小商品市场以其品种多、价格低、服务好、安全有保障等优势很快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开始吸引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更多的客商。1985年摊位增至2874个,成交额5000万元。

  1986年,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建成。第三代市场占地44000多平方米,设固定摊位4096个,临时摊位1387个。场内有设备较齐全的商业服务大楼,另外还配有工商、税务、邮电、金融等管理服务用房,立体型管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营业场地宽敝,商品门类日趋齐全,档次不断提高。来自温州、台州、绍兴等省内其他市(地)和福建、江苏等外省的客商进场设摊;不少乡镇集体企业乃至国有企业也进场设摊直销商品,市场主体向多元化转变。市场成交额1987年为2亿元,1991年猛增到10.12亿元。

  1992年2月,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第一期工程建成,占地6万平方米,场内新设摊位7100多个,实现了“以场为市”向“室内市场”的转变。1994年7月,第四代二期工程建成,占地6.8万平方米,新设的7000个摊位投入运行。1995年,与篁园路第四代小商品市场大体属于同一档次的宾王市场建成。该市场占地28万平方米,共设600间门店和8900个摊位。在这一阶段,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营业面积从1985年的13.6万平方米猛增到46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从6190万元猛增到184.68亿元。

  从第一代市场到第四代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内部结构和交易形态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也奠定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全国最大小商品流通中心的地位。

  三、走向世界的国际商贸城

  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间,尽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经营场地规模没有显著增加,但市场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从2001年下半年起,为了适应市场业态变化和功能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市场经营环境,提升市场档次,提高竞争能力,义乌按照“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示范性窗口,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的高水准小区,国际性商贸城市标志性建设”的定位,开始建设第五代小商品市场即国际商贸城。国际商贸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实施开发的有6.6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已竣工,总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国际标准商位(9平方米/商位)6800个,店面房10多万平方米。市场园区内配套了海关、出入境检验疫、物流中心、仓储、世贸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一系列现代化的设施。在这一阶段,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市场档次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企业规模继续扩大,经营者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多种市场形态共存共荣的格局;三是会展经济迅速崛起,向国际商贸中心的方向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自1982年创办以来,目前有“中国小商品城”篁园市场、“中国小商品城”宾王市场、“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商贸城三大主要市场群,拥有营业面积76万多平方米,4万多个营业单位,2000余间门店。市场内设立16个交易区,经营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经营者10万多人,每天进场交易的全国各地客商达16万多人次,日均货物吞吐量近1万吨,日均现金流量1亿多元,商品辐射全国各地及周边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让义乌人发现巨大赢利空间,他们大胆创新贸易手段,千方百计发展国外市场下游分销商,构建国际营销代理网。巴拿马的科隆,俄罗斯的“海宁楼”,巴西的“中华商城”,意大利的“中国城”,阿联酋的“中国产品交易中心”,南非的“中华门”……世界上10多个国际小商品集散市场都已与义乌成功接轨。小商品辐射五大洲,从中东迪拜、俄罗斯、乌克兰等向欧美更多国家和地区扩散。

  记者:朱霞

  刊于《新商务》2004年10月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