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5年>制度创新篇 正文

【经济日报】义乌模式:创新中走向成熟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楼国华在刚刚上任义乌市委书记不久的一次大会上,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义乌要维持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仅仅依靠小商品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是不够的,义乌要寻找新的前进动力。

  小商品市场是义乌人引以为豪的资本。“义乌模式”的起源和灵魂正是小商品市场所带来的先发优势。如果没有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使其渗透到义乌经济活动的全领域,比如交通运输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切实降低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成本,最终促成义乌的全部经济活动都能以较低的成本运行,从而确立义乌的优势,那就没有义乌的今天。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已经汇集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多种商品,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整个市场日均货物吞吐量近4000吨,客流17万余人,从数字就可以感悟到义乌模式的巨大力量。

  为什么楼国华还要为义乌敲响警钟呢?楼国华告诉记者:如果维持现状,义乌“买全球,卖全球”的模式就够了;如果要在竞争中进一步保持领先,仅靠市场的低成本优势,就远远不够了。

  有媒体评论楼国华说:“一个守着如此巨大的财富却不知满足的书记。”

  楼国华的不满足来自对义乌发展模式的深刻认识。义乌模式的诞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计划经济时期义乌积累的经济基础很薄弱,国家投资少,鲜有工业项目光顾义乌,因此义乌模式的动因不是工业化。另一方面,义乌却有着丰富的经商文化,市场扩展、专业化交换组织成长形成了义乌独特的经济发展路径。“义乌模式”是以小商品贸易为龙头的,与同时期诞生的“温州模式”相比,义乌模式有自己的优势,但温州模式以家庭工业为支撑而积累起来的巨大产业优势,是义乌所不具备的。模式的先天不足,造就了经济发展动因的单一。而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对全市经济产生影响。避免商贸的“独臂擎天”,必然要在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上做文章。

  在认识统一后,义乌市政府为此出台了“一体两翼”的整体规划,其中的两翼即在义乌西南部和义乌东北部开发建设两个100平方公里的产业带。市长吴蔚荣介绍说,“一体两翼”战略破除人为设置的产业边界,工业园区连片开发,城市外围的制造业进一步集中并扩大规模,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带。

  与从鸡毛换糖起步的市场交易相似,义乌工业的起步也是从弱小的个体家庭工业开始的。不同的是,鸡毛换糖换出了大市场,而义乌的产业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在“小、低,散”的格局中绯徊。在小商品市场的推动下,义乌涌现了衬衫、袜业、饰品、毛纺、拉链、玩具、工艺品等十多个重点产业,但真正能成为行业龙头的大企业并不多。有专家戏称义乌产业模式为“小狗经济”,遍布全市乡镇的企业数量不少,规模不大,更没有互相的分工与协作。单兵作战的后果,就是难以形成强大规模效益,从而义乌货在市场上尽管占尽地利、人和,总量上却始终上不去。在“买全国、卖全国”的条件下,本地产品在市场上的低比重,尚未对市场发展形成障碍。而当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竞仿义乌模式,建立一大批专业批发市场、集散中心,义乌市场的货源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此时,本地工业弱小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

  “一体两翼”战略正是为创新“义乌模式”而设计的,在义乌东北、义乌西南的两条产业带中,集中了数十个工业园区,每个园区又容纳着不同产业的企业,工业园区的最大益处在于首先解决了过去生产“小、低、散”的问题,园内的若干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从而规模效应显现出来。过去被戏称为“小狗经济”,是因为散落在各地的家庭式企业实力弱小。为此,义乌市着重抓了重点企业的建设与培养,现在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一两家规模领先、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所带动的协作优势,又被人们称作“牧羊犬经济”,有了“牧羊犬”,羊群秩序就有了保障。有了龙头企业的引领,原来的小企业就集聚到一起形成合力。

  义乌市大陈镇是全国闻名的衬衫生产基地,集中了千余家生产企业,其中不少企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完成了协作。龙头企业主要负责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质量检验把关、品牌管理。一旦小企业加入到龙头企业的分工协作中,龙头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就具备了相互的承诺关系,尽管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不需要以正式的契约关系来约束,但实际上,如不出现重大变故,彼此之间的交易将长期持续。龙头企业会对园区内的其他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从而形成相互依赖、共存共荣的关系。

  在义乌的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的协作弥补了中小企业规模不经济的缺陷,虽然义乌的企业主体仍是成千上万的小规模企业,但协作而形成的集群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专家们认为,这是典型的专业市场效应在生产领域的延伸。义乌特色的工业园区,适应了企业间分工合作的要求,因此呈现了勃勃生机。

  记者两年前在采访义乌市市长吴蔚荣时,吴蔚荣曾用“义乌商贸与工业发展是两条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来形容义乌产业发展的差距,现在两年过去,义乌的产业集群优势正在显现出来,制造业高速发展,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2004年,义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15亿元人民币,在浙江省22个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一位。如果没有贸工联动战略的实施,没有义乌人为义乌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义乌显然无法凝聚如此巨大的优势。

  记者:王胜颜

  刊于2005年2月20日《经济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