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00~3000个集装箱把50多万种类的货物运往世界200多个国家;1万多外商常驻;整个市场的营业面积有240个足球场那么大——这个数据只在义博会之前有效,当天,占地524亩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将隆重开业,从而使摊位数量达到惊人的7万多个……
义乌这个巨大的市场堡垒让每个第一次到来的客商瞠目结舌的同时,也会让人对其历史好奇,更会使人想要了解,在2008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其现任管理者的应对和见解。本报在2008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到来之前,对义乌市委副书记、义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陈秀仙就义博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独家专访,窥斑见豹地来了解这个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魄力。
国际馆、品牌多,义博会档次提高不少
“义博会每年都会上一个台阶,今年也不例外。”陈秀仙分析,“今年国际、国内的宏观背景不太景气,博览会是一个晴雨表。从全国的博览会大致情况来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在十多届义博会举办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年的义博会做了透彻的分析和充足的准备,会把影响降到最低。”
陈秀仙介绍,从规模上说,4500个展位和去年一样,并没有扩大,现早已招满。“非常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值得赞赏”;从档次上,今年的展会比去年有了提升,专门设立了国际馆,有30多个国家带来了各自的优质产品。义博会也从单纯的出口展示,变成了进口展示和出口展示相结合,参展的进口商品比重逐年提高,开始进口出口“两条腿走路”。陈表示,一些国外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进入,对国内产品的品质提升,会有一个积极的作用,甚至能够推动产业的提升,义乌市委市政府在有意培养这个进口市场;从品牌上,今年知名品牌的参展比例提升了50%,尽管总量仍不是很高,但是比重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义博会带动山海协作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展会上,将有200多个商位专门安排给了山海协作。“义博会”作为全省山海协作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商品输出搭建了交易平台,带动了周边县市工业经济发展,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
陈副书记同时表示,义博会将给一些目前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提供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有不少企业参加了义博会,一年的订单都解决了。
义博会引导扩大内需市场
“国外渠道今年受约束较大,那我们就挖掘内需。”陈秀仙说,此次义博会,义乌主要加强了对内的合作宣传。通过一些刊物和网站,加强了对内宣传的渠道,要把国内这块宣传的分量做足。另外,通过各地在义乌的商会和协会,主动去寻找客商,分发资料和邀请函,邀请更多的国内客商来参会,从而带动内贸市场。目前我们的外贸比重偏大,内贸是40%、外贸是60%,义乌始终坚持两个市场一起发展。
义乌要做会展中心,义博会要做品牌、走出去
陈秀仙认为,义乌最大的优势是“集聚效应”,义博会则把这种集聚效应放到最大。
义博会是义乌会展业的龙头,在义博会的带动下,其他展会也会蓬勃兴起,义乌要大力发展会展业,要建设成一个会展中心。三期市场的开业将放在义博会的第一天,对义乌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108万平方米的三期市场一阶段将大大增加义乌市场的规模,届时还会举办三期二阶段的奠基仪式。
参加义博会的企业不能坐着等客商来,要走出去,我们要主动组团去迪拜等地接轨国际会展,在国际会展上也打出义博会的品牌来。
记者:胡疆屠雁飞
刊于2008年10月21日《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