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篇 正文

义乌30年:一座城就是一个“市”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者按:改革开放,激活了义乌人民的经商传统,激发了义乌人民的创业激情,在历史长河的弹指一挥间,义乌从传统农业小县一跃成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全球最大的超市。”

  义乌是一座繁荣在市场上的城市。一个城就是一个市,一个市筑就一座城。在这里既有超大规模的国际商贸城,也有遍布全城的50多个专业市场及专业街,每天20万人光顾,产生15亿元现金流,每年40万个集装箱运往世界各地,市场稍有变化便可影响世界各地日用百货商品价格。

  义乌只是一个县级市,30年来,却始终激活市场,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还走出一条被视为有别于“温州模式”的新路子——义乌模式。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与香港大体相当,是个特殊的城市。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007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255元,实现人均GDP达59100元(接近8000美元),从农业小县发展成为综合竞争力浙江省县级市首位。中国小商品市场群的各类小商品,65%以上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商品市场总计5.8万个摊位中,1/3是义乌本地人在经营———义乌共有各类企业1.8万家,几乎每个摊位背后,都有一家甚至几家企业在支撑;同时,企业的产品,通过义乌小商品城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初来义乌,感觉义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市中心,到处是市场,城就是市,市就是城。

  5次脱胎换骨——走出特有的“义乌模式”

  义乌,资源贫乏,不靠海,却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40多万种商品在这里交易,小城之中常驻外国人l万多。在义乌,不管老少,会几句外语,在自家门口做个国际贸易,已是小菜一碟,以至于这个远离大都市的内陆小城,目前已有300多家境外企业入驻,义乌机场也成了外籍乘客比例最高的民航机场之一,就连联合国也在义乌设立采购中心。

  当前,有很多人在研究义乌。有人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义乌人的性格、历史资源禀赋——“敲糖帮”……不可改变的是,先是马路市场,然后发展到大卖场,继而分化市场,再建综合性大市场,最后是国际性的商贸城,义乌的市场,经过了5次飞跃,每次都是脱胎换骨,义乌商贸业逐步稳定与扩大,已经走出了一条被视为有别于“温州模式”的新路子——义乌模式。

  谢高华,原义乌县委书记。6月5日,记者在浙江衢州谢高华的家中见到了这位瘦小的改革先行者,他说,“义乌的成功在于抢先”,抢先开放小商品市场;实行土地拍卖制度;实行划行归市;率先在全国推行公共财政制度……在义乌,不缺乏具有创新思维的群众,一个乡镇工商所所长徐至昌甚至在1984年就向当时义乌县政府提出,将义乌市场定位为日用小商品市场,发展战略定为“小香港”。

  8次搬迁,11次扩建——要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义乌市场经过8次搬迁,11次扩建经历了一次次嬗变。但在市场定位方面,义乌始终保持日用商品“小、全、新、特、廉”的商品定位和市场特色,如今,义乌小商品市场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互支撑,拥有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8万个,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日客流量20多万人,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超市,走在这个城市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逛超级市场的感觉。

  在义乌,一件在扬州卖10块钱的金属戒指批发价只有3毛钱,一件卖上百元的水晶或水钻手链也许只有5块钱……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地商人云集义乌,更有意思的是,你会经常发现漂亮时尚的外国姑娘背着麻袋采购商品。

  现在,义乌已将其发展目标瞄准世界,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的“小香港”,不仅要实现“卖全球”,还要“买全球”。目前义乌正在建设美国馆、韩国馆,为美国等国家中小企业产品进入中国提供展销平台,这无疑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尊重首创精神——农民进城,外地人进义乌

  义乌是一座农民之城,义乌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当初决定在全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时,义乌只有2万多城里人,第一批做生意的也多是城外的农民,在城里很多开着“宝马”“奔驰”的大小老板们大多也是农民出身。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充分尊重了群众的首创精神,比如很早就允许农民进城买土地造房子,利用土地获得建设资金,在金融服务方面,上世纪80年代,农民就可以直接从银行提取50万元甚至100万元的现金进行交易。

  义乌是一座移民城市,在义乌想遇到一个本地人是很困难的事情。每年有大量外来人口进入这座城市,目前外来人口已经达到100多万人,他们大都怀着“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做老板”的梦而来。

  在义乌,外来务工人员被亲切的称作“外来建设者”,即使在分配义乌最稀缺的市场资源时,外地人仍然能够凭借其最近几年在义乌的缴税情况,一下获得两到三个市场摊位。

  义乌普通商品房价格达每平米1万多元甚至超过2万元,而一年可以带来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收益的摊位使用费却只有区区5万元/5年,比扬州汊河大学生服务区的棚子便宜一半。在义乌,市场经济几无禁区,甚至一些市政工程公共服务,然而作为义乌市场经济象征的“市场”却是政府垄断的,在义乌政府很明确,谁也不允许随便建设市场,从1982年第一代的马路市场到如今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最大的第五代“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政府始终牢牢控制着“市场”的产权。据说,这是义乌市场保持低价格优势的根本保证。

  义乌30

  1978年——1984年

  国家恢复城镇集市,逐步放开小商品价格,义乌人开始集体外出经商。

  1985年——1991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沿海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经济异军

  突起,义乌人开始为它们代销商品,市场规模扩大。

  1992年——1997年

  全国基本形成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的市场体系,义乌市场的控制权仍在政府手中,义乌的国际化战略也在此阶段确立。

  2002年——2008年

  全国商品批发市场进入调整重组,义乌绵延25公里的国际商贸城破土动工……“义乌模式”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金明

  刊于2008年7月14日《扬州晚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