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不仅在硬件上,而且在软件环境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义乌市委宣传部长潘文锋告诉《市场导报》记者,2008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义博会”)已经成为义乌转型升级新的载体。
全球经济寒流下逆势扩张
“全球采购、义乌风向。”这是今年义博会的主题口号。
义博会迄今已成功举办13届,今年的第14届义博会共吸引文教办公、体育休闲、玩具、针织鞋帽、化妆洗涤、五金、电子电器、皮具箱包、饰品配件、工艺品、日用品、网络资讯、汽车用品等15大行业的参展商。今年义博会的一大亮点是,将首次设立国际展区,吸引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名优小商品供应商到义乌参展。
“当一些展会纷纷压缩规模的时候,义博会却热得很。”义乌市江东街道经营毛巾生意的徐柯告诉《市场导报》记者,开幕当天他就早早地去梅湖会展中心逛展位了。
导报记者从义博会组委会及义乌市委宣传部等多个权威部门了解到,在国庆前后就已经全部完成了展位的招商工作,报名申请展会的企业数量大大超过了展位数量,出现了展会报名爆满的现象。
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在义博会期间正式开放,使得“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市场更加完备。该馆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营业面积2万多平方米,由10家主体馆构成,专门经营境外产品。目前,已有美国、泰国、印尼、巴西、日本、韩国等国家的1500余种境外产品入驻进口商品馆。进口商品馆的设立将使义乌国际商贸城完成从现在的“买全国,卖全国”向“买全球,卖全球”转型,进一步提升市场贸易功能。
“从这两年情况看,广交会、华交会等众多综合性经贸类展会都设立进口展区,将单一出口转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义博会作为紧随其后的第三大展会,也将逐步迈向进出口双向展会,以提高其国际化程度。”义乌商城展览国际展览部经理孙甜表示,设立国际馆有助于义博会再上新台阶。
从效果来看,展会首日,主展馆报到的专业观众达27378人,其中境外客商7278人,分别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在首日38.98亿元展览交易额中,外贸成交额为3.52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1.3%。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济成长放缓甚至停滞倒退、外贸出口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义博会却逆势扩张。不仅在展位数量上继续爆满,而且还推出三大市场。国际商品粮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新家具市场、新副食品市场,在今年义博会期间建成投入使用,三期二阶段市场也将举行奠基开工仪式。
“这体现了我们对市场建设的信心。”义乌市市长何美华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开业典礼上非常自信地告诉媒体。此次新增1.5万余商铺,也是义乌近年来一次性投入商铺数量最多的。
义乌标准要成为国际市场准则
“我有一次来采购酒具,想挑选一些制造比较精美的酒杯,在餐具类商品中找了好半天也没找到,最后经人指点,在工艺品的区块里找到了。如果由一个同意的分类标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麻烦了。”常年在义乌从事采购的河南商人罗秋成的想法现在已经得到实现。
10月21日义博会开幕当天,在由商务部发布实施的我国乃至全球第一个有关小商品分类标准《小商品分类与代码》中,我们找到了最新答案——可以分为16个大类、9105个子类、170万种商品。作为2007年第一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小商品分类与代码》以义乌小商品市场40万条行业调研数据作为基础,对现有小商品进行了完整的分类,并与多种国际通用分类编码实现了对接。
此举被认为是义乌在向国际市场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让这个具有义乌特色的小商品分类标准成为全球采购的新标准。罗秋成后来告诉导报记者,现在只要把标准拿在手里就可以轻松知道自己所需要采购的商品在什么区块了,再也不用花费时间去寻找了。
“我们要通过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义乌市场信用指数以及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分类为基础的《小商品分类与代码》,不断扩大影响力,在全球采购中要体现义乌风向、义乌标准、义乌特色。”义乌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吕华告诉导报记者。
义乌市委副书记陈秀仙在义博会前向媒体透露,今年义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推出了一个具有义乌特色的中国日用小商品分类法。《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义乌市场发展史上又一重大事件。《小商品分类与代码》为商务部办公厅下达的2007年第一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项目计划之一,由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起草。它的实施不仅将填补国内贸易行业小商品领域分类标准的空白,也将使义乌这个“世界超市”有条件成为小商品贸易规则制订与促进中心,最终实现由输出商品到输出标准和规则。
“如果说今年义博会上国际商贸城三期刷新全国最大面积单体建筑纪录属于硬件成果的话,那么新发布的小商品分类则体现了义乌的软实力,义乌已经完全拥有了小商品采购的国际话语权。”浙江大学易鹏博士这样认为。
金融高地渐行渐近
“到2020年,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名城”,今年7月召开的义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暨义乌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中,第一次用简洁、明晰的语言提出了义乌未来10多年的发展蓝图,国际商贸名城是义乌确立的全新坐标。
义乌市政府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义乌建设国际商贸名城大体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1年,城市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人均GDP从2007年的7778美元提高到1.2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51.08%提高到55%以上。第二步,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以上。
“未来义乌发展之路怎么走?我们提出了‘三个中心、两个高地’的战略。”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这一战略。“三个中心、两个高地”即是指,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区域金融高地。
在采访中,义乌金融界人士表示,由于较长时期内,监管层对商业银行的县一级分支机构限批,所以像义乌这样对金融服务有很大需求的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却少得可怜。近两年放开后,一批商业银行已经纷纷入驻义乌,加上义乌本土的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义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义乌即将建立起与国际商贸名城想匹配的金融支持体系。
义乌市有关部门今年初在回复该市政协委员丁志民《打造浙中国际化金融都市实现义乌全球化品牌战略》议案时,已经明确表示:“在义乌打造金融都市的战略是正确而必要的,目前,我们可以先将定位放在打造区域金融都市上,同时注重国际化发展,不断辐射义乌的影响力,最终实现打造国际化金融都市,义乌全球化品牌的战略。”
记者:袁华明
刊于2008年10月24日《市场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