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创造义乌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反哺小商品经济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这是自2007年中共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浙江在线推出浙江文化发展样本调查,选取杭州、丽水、金华三地样本,实地探访,寻找文化发展的脉络,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意图,总结5年浙江文化建设发展成就。
义乌国际商贸城,人来人往。年画挂历展台上,一位新加坡籍男子饶有兴致地驻足、停留。仔细端详着一幅幅散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年画挂历,他频频点头、微笑。最后,他用生硬的中文向店家询问,我想要这样的5万份,有货吗?
只是短短的10分钟,5万份年画挂历的大订单新鲜出炉。在义乌商贸城一年的交易中,这样的订单屡见不鲜,而年画挂历的制造、销售,只是义乌文化产业沧海之一粟。
近年来,文博会的如火如荼,创意园的异军突起,为义乌文化产业的推进和发展抹下了浓重一笔。
文化产业,正成为义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新鲜血液,义乌全市正在积极探索,深化改革,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转型——义乌创意园跨出“从制造到创造”关键一步
从“鸡毛换糖”的传统发展到如今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商贸城市,浙江义乌在三十年的创业史中演绎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神话,而“义乌制造”更是名扬中外,成为有“小联合国”之称的中国著名小商品城。其中, “义乌创意园”的开园,吹响了小商品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号角。
2009年11月,义乌创意园正式投入使用。园区坐落于湖光山色、风景怡人的义乌工商学院内,面积6000平方米。
走进义乌创意园,记者立刻被展台上琳琅满目、别具一格的工艺品吸引。相比义乌传统的手工艺品,它们的制作更为精细,正因为设计、创意和制作上别具匠心,所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香港无限设计实业有限公司是园区内的一家企业,公司主营工艺礼品和文具、玩具的设计创意。
俏皮可爱的绒线玩偶、栩栩如生的小泥人、表情搞怪的动漫人物,成为了公司展示柜上的主角。
“我们主要是创意和设计这些小玩偶,从设计、雕刻模型、打样、上色,这些步骤都有我们的设计员来完成。”公司经理何松宝告诉记者。
何松宝说,他做这一行已经有20个年头,早年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不时有义乌的客商来咨询,要求接单。他顿时发现,义乌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2010年5月,公司正式入驻义乌创意园,背靠义乌小商品市场,加上义乌市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让何松宝的产品订单不断。
目前,公司一年可以设计出1000余个新产品,产值达到300万元。
何松宝说,正是自己产品卖的是“创意”,跟上了义乌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义乌文化产业从“制造走向创造”又促进了自身产品的转型升级,两者相辅相成,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另一位园区的企业主,更是对义乌创意园赞不绝口。作为首批入驻的企业,亚太国际数码研发中心经理陈胜说,义乌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个世界级的奇迹,而创意园的设立,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义乌杰出的创意能力。
而之所以在上海、苏州等地纷纷崛起的创意园中,把“绣球”抛向了刚起步的义乌创意园,正是看准了蕴含的无限创造空间。“环境优雅氛围宽松,适宜于兼具商人气质与艺术家身份的创意业人士在此打拼。”
熊猫,向来给人以黑白分明的印象,但园区的一家企业,却给熊猫玩偶着上了彩色。“年轻人追求奇特,彩色熊猫对他们来说是个卖点。”这家企业负责人这样解释。
在这家公司的站台上,几只满地打滚的毛绒老虎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脚一跺它就乖乖地伏在地上不动,再一跺脚,它又呜呜叫着打起滚来。企业负责人说,这样的产品很受外商青睐。
天辉文具商行展台上,经理尹苹苹指着一种水彩笔筒说,上面开的几道空隙,可以让水彩笔挥发出的气味散发出去。而另一种笔筒的筒盖上还装了套环,可以挂在书包上。“设计包装好了,一支笔可以多卖5分到1角钱。”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到处充斥着各色文化产品和工艺品,而普通的工艺品一旦包上“创意”的外壳,立刻身价倍增。
“义乌小商品以前一直是单纯地生产加工,没有自己的创意设计,所以附加值很低。我们发展创意产业就是要把小商品从制造推向创造,在小商品上增加文化内涵,提升它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谈到创意产品,义乌市创意园管理中心主任王珉感慨万千。
“如果这里有个创意出来,从创意到成型,一天之内就可以打模,紧接着就可以出样品,一周内就可以推向全国,一个月内就能推向全球。我们有过推算,小商品通过创意带来的附加值增加5%,相当于新添一座国际商贸城,我们义乌市创意园正在为5%而努力。”王珉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义乌科技局副局长何斌说,作为义乌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义乌市创意园在助推义乌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义乌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义乌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创意产业在义乌虽然没有先例可循,起步晚但势头猛,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继续为建设浙江省文化创新大省添砖加瓦。
据悉,义乌市创意园将“企业服务年”作为2011年发展的战略基调,带动本土企业创意创新。未来五年,创意园将以现有大楼为基点,围绕群英湖向周边扩展,建成共计面积6万平米的环湖创意产业带,将其打造为浙中地区创意产业集聚区,从而使义乌特色的创意产业以集群方式呈现,进一步提升品牌和社会效应。
点“金”——义乌文博会构建文化产品贸易的国际性平台
在义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博会的出现可谓是一项革命性的创举。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创办于2006年,是当时浙江省首个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由于合理定位,着力创新,经过5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文体行业唯一外贸主导型展会。
2010年,德国籍商人马瑞第三次参加义乌文博会。刚开始,他只是和朋友一起到义乌市场批发些日用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义乌有个文博会,就和朋友一起前往参加。“文博会太让我们感到意外了,有那么多文化产品聚集在一起。”马瑞说。
很快,他就发现了蕴藏在文化当中的巨大商机。第一年,他采购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商品销往本国,马上一销而空;第二年,他采购的中国文化产品还销到了英、法等国。“文化是个好生意!”马瑞用生硬的汉语说。
在义乌文博会,文化已经不再是一种好看的“标签”,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阴影远未散尽的2009年,义乌文博会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年,共有来自国内24个省市以及韩国、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683家企业和68206名专业观众参展(包括4669名外商),成交额18.49亿元。
“义乌文博会的产生是必然的,就像烈火在燃烧过程中需要燃料,而文博会,就是义乌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燃料。”义乌市文广局办公室主任应治中如是说。
应治中告诉记者,06年时,义乌的文化产业发展到了一个不错的阶段,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就需要有一个更大的平台来推广;此外,义乌又是一个会展非常发达的城市,会展经验丰富,展馆设施齐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义乌文博会应运而生。
2010年,在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义乌文博会实现了从“地方队”跻身“国家队”的新跨越,首次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展会的经贸性、实效性和外向性更加凸显,规模和档次进一步提升,特色和优势愈加明显,成为中国文化行业的盛会之一。
文博会还充分借助义乌强大的国际经贸窗口作用,通过汇聚文化产品,搭建中外交流平台,促进国际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交流合作。文博会每年都吸引来自也门、印度、韩国、香港、台湾、巴基斯坦、日本、美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客商前来采购。
展会外贸成交额逐年增长。2010文博会外贸成交额16.90亿元,增长率高达55.05%。此外对外经贸交流合作也逐年增多。
随着办展经验的逐渐增多,义乌文博会执委会也在努力增加展会的文化味,2011年展会一大亮点是第二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地引入,展出全国27个省区市的近400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进一步突出义乌文博会的文化特性。据统计,非遗馆设置了400多个展位,吸引140余家企业。在许多非遗展位前,有大量游客聚集。
值得注意的是,义乌文博会在引进文化配套活动时,还充分考虑了对产业的助推作用。近年来,浙江各地包括义乌在内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创意价值链和生产线结合不够、与市场需求脱节、交易不足等问题。
为了让文化产业发展得到更好的弥补和延伸,2011年义乌文博会力邀创意园区、研发中心、大专院校等作为参展商进驻,让创意产品与市场充分接轨,让创意企业与义乌市场上众多文化产品、动漫衍生品等生产厂家亲密对接,搭建起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对接平台。
配合这一思路,展会与中国美术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21所高校合作,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意成果邀请展,构建起了全国大学生创意成果的展示、推介与交易平台,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反哺——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勾画义乌发展蓝图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
经济腾飞,文化产业功不可没,义乌全市有印刷生产企业850家;是国内最大的年画挂历、春联、文化礼卡产地,约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义乌出版中心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国际商贸城文化产品远销国内外……
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政府有形之手的大力助推,和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和资本优势一起,让义乌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义乌市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核心类文化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从业人员30万人,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等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产品的主要销售基地、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
如今,“义乌制造”已经走出了一条面向世界的康庄大道,“义乌文化”更是步入正轨,触角伸向更远的前方。义乌文博会的发展,义乌创意园的成立,则是吹响了“义乌创造”之船扬帆起航的号角,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将勾勒出崭新的发展蓝图。
2012年5月17日《浙江在线》刊发
记者:施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