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2年>外媒报道篇 正文

中国城市,数千阿拉伯人的出口中心和家园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城市,数千阿拉伯人的出口中心和家园

  中国,义乌——在温暖夏夜里,当他坐在一家露天饭馆品尝一小杯阿拉伯茶的时候,Human Shrm很容易有种回到自己的祖国叙利亚的感觉。

  他周围的桌子旁围坐着抽着水烟的阿拉伯男人,热情地聊着国际时事,数米之外就是堆着海枣的市场摊位。

  看看他的周围,难怪这位已经在义乌生活了八年之久的29岁商人没有离开这个城市的计划了。

  Shrm先生娶了一位中国妻子,名叫Layla,她已经皈依伊斯兰教。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两岁大的女儿,名叫Judi。

  “我永远也不会回到叙利亚去了,”他用流利的普通话说道:“在这里有我的生活。我什么都有了,包括我的中国朋友。这里的一切都让你非常舒服。”

  许多人都和Shrm有同样的感觉。他在义乌经营一家公司,向沙特阿拉伯出口首饰和配饰,向埃及出口用做颜料的钛。

  人们相信有超过一万名阿拉伯人生活在义乌,这个中国东部的城市。这里的大部分阿拉伯人从事着将各个大型市场里出售的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商品出口到国外的工作。

  他们在这里就像一千多年前的历史重演,那时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在中国定居,在这里形成伊斯兰社区。

  “我感觉义乌就像是我的一部分,”Rushdy Khalil说。这名37岁的苏丹裔美国公民已经在义乌生活了五年,向沙特阿拉伯出口家具和露营狩猎用品。他的许多亲戚都生活在那里。

  “当我去沙特阿拉伯的时候,坦白说,起初的三四天里,我觉得我的心还留在义乌。”

  除了娶中国妻子和涉足当地生意,Khalil还经营一家叙利亚餐厅。阿拉伯居民已经用其他的方式显示了他们对义乌承担的责任。

  他们已经组织了六家商会,分别由来自伊拉克、也门、埃及和苏丹的商人组成,还有一个总的义乌阿拉伯商会。

  这些组织不仅仅对注册公司等等商业相关的事务提供协助,也帮助居民们渡过苦难。

  最近,商会为一名在义乌过世的埃及商人支付费用,将他的遗体送回埃及。

  “如果我病了,或者不管发生了什么……苏丹的同胞都会照顾我。对于埃及人、叙利亚人、伊拉克人、也门人也都是一样的。”Khalil说。他向义乌的苏丹人商会支付保险费。

  虽然义乌的阿拉伯社区在过去十年里已经发展壮大了许多,居民们还是说,它的持续存在取决于经济形势。

  Abdul Hamid Ahmed,35岁,埃及人,3年前来到义乌,随后与他的埃及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生活在这个城市。他说,要不要继续留在这里“取决于我的生意”。他的生意是出口建筑工具。

  “如果生意好,我就会留下,”Ahmed说:“目前在义乌的生意非常好。”

  他们要考虑的困难包括获得签证和人民币的升值,后者使得从义乌出口的商品在销往海外时价格更高。

  Shrm说,他刚到义乌时,汇率是8.28元(4.79迪拉姆)兑1美元。现在是6.36元。

  但不管发生什么,他都不会回中东去了。他的妻子不会说阿拉伯语,他的女儿似乎也对生活在这个她出生的国家感觉更自在。

  “她能听懂我说阿拉伯语,”Shrm谈到Judi:“但她不会用阿拉伯语回答。她会用汉语回答。”

  尽管经济上有困难,阿拉伯商人仍然成群涌向义乌。

  也门人Abdullah Mudhish今年34岁,他准备向自己的祖国发童装,他的兄弟在那边销售。Mudhish几周前参加了普通话课程,随后来到了义乌。

  “从也门到中国来的有两大社群:一个在广州,一个在义乌。”他说:“我一到义乌就感觉到了家一样。这里有种阿拉伯风情。”

  这里不断有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短期游客,他们会在这里停留几天或者一两个月处理订货事宜。

  Haider Mortda,28岁,来自巴格达。他说,义乌之所以吸引买家,是因为这里的东西最便宜。

  “我之前在迪拜买衣服,但那里的衣服很贵。”

  2012年8月25日阿联酋《国民报》刊发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