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吹暖中国贸易业
走廊的两侧林立着一间又一间的店铺,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买家、卖家甚至一些放假的小孩。
这是义乌市的大型小商品市场之一。这个距离上海西南仅两小时车程的城市已经成为了能够买卖一切小商品的中心,从饰品到塑料雕像、从洗碗海绵到练习簿,这里应有尽有。
义乌全市范围内共有近7万家批发商店,这里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开车从主要的购物区穿过要几分钟之久——这似乎一点也不惊人。
黄义军(音),42岁,经营一家销售节能灯具的公司。在他看来,义乌人“天生”就懂得交易。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义乌还是个小地方,就像一个封闭的小村子。”他说。接着,他又开始说起在义乌本身成为贸易中心之前,这个城市的人们如何跑到全国各地去买卖货物。
虽然在义乌周边就有很多工厂,市场上的许多货物都来自南部的广东,给来自阿拉伯国家、南美和南亚的买家带来了许多选择。
特别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正在急速发展。去年的前九个月里,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426亿美元(合5237.9亿迪拉姆),几乎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贸易总额。中方官员希望这一数字能在2014年超过三千亿美元。
来自埃及的阿米尔·莫克思(Amir Morkos)经常到义乌采购,因为“很方便,所有东西都在一个地方”。二十年前,莫克思先生的父亲要到德国或者意大利去寻找能够运回国的货源。
“你可以定做,也可以设计——颜色、成本,所有的一切。”今年28岁的莫克思先生说。他采购灯具、花瓶、瓷器和画。“我喜欢这里,不过工作很辛苦。每个人都在工作——没有乐趣可言。”
尽管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不断增长,义乌市仍未能免于受到中东一些地区政治冲突的影响。
浙江省(包括义乌在内)商会主席王克鲁(音)指出,利比亚和叙利亚都是中国商品的重要出口国,内乱已经影响到与这两个国家的贸易。
“过去的一到两年里,贸易总值已经下降了两到三成。”他说。
同样的,欧洲经济危机也令义乌那些向发达国家出口高端产品的公司举步维艰。
张静芳(音)经营着一家出售She Dai Mei饰品的店铺,她说:“自从去年欧洲市场出现危机以来,订单明显减少了。客户拼命压价,所以利润也很低,还不到15%甚至10%。”
在这家公司的小摊位上展示着数百种耳环,和这里的许多店铺规矩一样,在这儿订货每笔最少要订120对。
这些耳环的批发价大约在每对7元(4迪拉姆),大概是零售价的三分之一,因而She Dai Mei定位于义乌饰品市场的高端品牌。
这家公司在本市的工厂需要10到15天才能制作完成一笔订单,而运往欧洲则需要八周时间。随着欧元区的市场需求下滑,一些制造商开始关注本土市场,目标定为中国不断增长的中层人群。
生产音乐跳舞玩偶的剑飞玩具厂(音)就是这样一个公司。这些玩偶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从亮紫色的套装到牛仔帽子,它们的批发价为每个20到30元,最小订货数是一万个。这家公司的工厂每年生产大约五十万个玩偶,工人超过一百个。
朱苗苗(音)在2008年和人一起开了这个公司。他说:“以前,我们的玩具有七成左右出口到国外,但是现在似乎中国客户买的比较多。这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所以人们能买得起这些比较贵的玩具,销售系统也在改进。”
就像国内市场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在增加一样,尽管中东的一些国家爆发了骚乱,发展中国家对低价商品的整体需求仍然很高。在这些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订单量一直很充足,它就是欧佰纳。这是一家生产中档动物装饰、灯罩和象牙复制品的公司,位于义乌市。程艾可(音),欧佰纳设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其中一家店铺的一名销售负责人,介绍说“生意非常好”。
“我已经来这儿两年了,生意似乎越来越多,没有变少,”他说:“(公司的产品)多数时候会吸引来自俄罗斯、印度和中东国家的客户。”
一只家猫大小的银色装饰马摆件批发价大约在每只280元,而零售价通常在三倍左右。程先生(现年27岁)说,欧洲市场一般喜欢更昂贵的装饰品。
许多出口南美的公司生意也不错。位于广东省的海兴(音)公司生产塑料家用制品,包括高脚杯、洗涤盆等等。这家公司今年已经接到了向智利出售200个集装箱货物的订单,每箱货物价值1.5万美元。
“这200个集装箱里装的货物只有三种。我们在南美的生意一直很稳定,但今年有了这些大笔的生意,销量格外好。”在这家公司位于批发市场的摊位上,严旭霞(音)说道。
然而虽然形势乐观,仍然还有需要警惕的地方。莫克思先生说,在他的国家,需求已经因为混乱的形势和政治过渡而“下降”,仍有待恢复。
“我说不好……什么时候能变好,因为过渡要很长时间。”他说。
2012年8月22日阿联酋《国民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