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的一个特色,就是随处可见外国人,在一些老外集中的街道上,甚至会让人有种置身国外的错觉。
比如,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馆就是如此。这里的商品是外国的,走来走去的人,也有很多是老外。
35岁的施新雨,就在这里做生意。
从小帮亲戚守摊,2003年开始在自己创业,施新雨的前半生,一直与义乌市场息息相关。
现在,他在进口馆经营一家“越南店铺”,各种精美的越南漆器是他的主打产品。和义乌市场处处可见的“廉价”商品不同,施新雨店里的东西,可以用昂贵来形容。
一个碗一般大的收纳盒,850元;一个“蛋壳花瓶”,更是要上千元。
这样的价格,对客户有吸引力吗?
“漆器在越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朝时从中国引入,是当年皇室才能使用的物件。如今,漆器鼻祖中国的工艺人才匮乏,加上人力成本昂贵,至少在产量上,漆器已远不如越南。”施新雨说。
比如那只收纳盒,是用菠萝蜜木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这样的一个盒子,从制胚到成品,需要十几道工序,非常繁琐,而且是纯手工完成。这是一种高档工艺品,在越南的五星级酒店,通常都会陈列漆器。
施新雨说,越南生产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需要近两个月时间,而整个流程都是由同一个工人完成,不是流水线作业。而在中国,如今人力成本大增,已经无法支撑这样的纯手工制作。
这样的差价,在施新雨看来,就是商机。
2003年,施新雨刚到义乌创业时,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一开始,他觉得义乌小商品销量不错,就和几个朋友去国外跑展会,运气还不错,做了几笔生意,也结识了一些在国外的厂家。
2008年,义乌市场准备开始培育进口商品,嗅到商机的施新雨立即行动起来。
“以前就想把国外的东西带回来,觉得有些商品还是很有机会的,只是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这一次,施新雨没有错失机遇,他用最快的速度,搞定了进口商品馆的一个摊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从越南引进的漆器,已经顺利进入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备受中高端客户的喜爱。
“虽说物美价廉是义乌市场最大的卖点,但在未来,这种观念肯定要改改。”施新雨说,现在中国整体物价有了很大提升,光靠价廉不是长远之计,“市场要转型,包括技术创新、营销理念创新,以及产品结构的改变。”
以前,义乌小商品货卖全球;未来,义乌市场要卖全球货。卖最好的商品,这才是出路。
记者手记
传统义商就像“温水青蛙”
“温水煮青蛙”是施新雨常常提及的一个比喻。
作为“新义乌人”,施新雨从2003年福田市场开始兴起时,与义乌一起经历了它高速发展重要时期,而义乌传统商人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有时候“挺拽”。
“商家一听到‘零卖’一词时就会立刻摇手拒绝,连采购都设有一个最低标准线。”在施新宇看来,义乌的发展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但安逸的环境滋生了大家的惰性,丧失了最初那种“鸡毛换糖”的拼搏精神。
现在的义乌传统商人,就是“坐商”,坐在那里等客人上门。市场现在的聚集效应优势一旦丧失,客人不再上门,我们应该怎么办?
外面的世界一直在变,如果我们固步自封,就像是温水中的青蛙,总有一天,会丧失拥有的一切。
刊于2013年9月25日《钱江晚报》
记者:贝远景实习生:叶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