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4年>电子商务 正文

“中国网店第一村”的掌柜们更忙了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村前有小山,山中露青岩。青岩刘村因此得名。

  10年前,它还是义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

  现在,这个原本仅有1486名村民的小村庄,已吸引万人前来创业,成为“中国网店第一村”。

  11月19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浙江考察的第一站,就走进了青岩刘村。一夜之间,小村庄在全国声名鹊起。

  热闹过后,归于平静。近日,记者走进青岩刘村,关注网店“掌柜(指网店店主)”的近况。

  小村里,1.5万人经营近3000家网店

  梧桐引来金凤凰,聚集在青岩刘村的网店越来越多,已在当地形成一个产业群。

  尽管青岩刘村在义乌有很大的名气,但并不那么好找,因为它地处市郊。那一带,人流量最大的当属义乌中心医院和江东客运站,青岩刘村的人气并不靠前。

  在村口,耸立着一块高大的牌坊,很有气势。如果少了这点韵味,其实它和城市小区没有多大区别,因为这里没有农家院,只有整齐的居民楼。

  从村口开始的主干道,两边都是物流公司的门面,边上三三两两停靠着开往全国各地的货车。同行的义乌本地朋友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看似很空闲,但等到下午三四点钟后,就会变成另一番热闹场面。

  整个村子的面积很大,分为ABC等多个区域。在各个居民楼之间,大大小小的货车进进出出。

  这里,几乎每幢居民楼的底层既不用来停车,也不用来开店,而是被出租当做网店仓库。每幢楼上,至少“藏”着两家淘宝网店,多则三家。

  中午12点,沿街的餐饮小店人头攒动,居民楼下却鲜有人进出。“早上(人们)基本都在睡觉,等到下午的发货时间才热闹起来。”一位网店老板向记者介绍村子里的生活状态。

  据青岩刘村党支部书记毛胜平介绍,青岩刘村占地28万平方米,2005年将平房改造为楼房,现有居民1706人,但从事电商行业的人口超过1.5万人,经营着近3000家网店。

  村子的独特作息,让这里的餐饮业变得很有意思:中午生意清淡,晚上外卖生意较多,夜宵生意火爆。

  总理走访后,“掌柜”们很看好未来

  C区27号楼2单元的杨耀晖是青岩刘村的小名人,原因无他,李克强总理在村里考察时,就到他店里参观过。

  杨耀晖去年刚从杭州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讨了个义乌本地老婆,随后来到青岩刘村创业,开网店。

  “当时我抱着儿子正在做(网店)客服,听到楼道里很热闹,出去后,碰到了总理。”杨耀晖回忆。

  这天之后,他被媒体广泛报道,连他的儿子“小灰灰”也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总理走后,网店的流量最高的时候涨了三四十倍,现在已经平稳下来,跟以前差不多。”杨耀晖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这半个月来连续被记者“骚扰”,连生意都没时间去打理。

  “今年网店的业绩不错,我准备做大,做自己的品牌。”杨耀晖对未来充满信心。

  村子里更多的网店掌柜没有杨耀晖这么运气,能和总理说上几句话,但大半个月来,他们也感受到了村子里发生的或多或少的变化。

  汪晓辉是湖北人,到义乌教书,后来下海做了淘宝生意,熟人依然喜欢称呼他为汪老师。

  说起青岩刘村最近在全国名声大震,他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气更旺了。同时,他还很看好未来,“村子的硬件配套设施水平肯定会大幅提升,现在政府还没有正式对外宣布,但大家都在传附近要建电商大楼等。这对我们做生意的人来说,不仅条件更加便利了,而且对未来会更有信心。”

  化身“孵化园”,培养出一批大卖家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网店卖家都提到了搬离青岩刘村的话题,原因并非租金问题。

  1986年出生的李来在青岩刘村开了多年网店,他说自己没离开,是属于“没做大”。

  没做大,并不意味着没赚到钱。李来现在所住的房子是他买来的,花了180万元,钱多数是这几年通过做电商赚来的。目前,他把底层作为办公场地,另外租了一个仓库放货。

  他把自己和那些“做大”的网店做了比较,“模式不一样,像一些自己做品牌的网店,他们肯定要扩张,而青岩刘村没办法符合他们的要求”。

  周俊杰就是搬离青岩刘村的创业者之一。2008年6月,他带着3万元从金华到义乌,在青岩刘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开起了网店。之后,他三次扩大仓库面积,但始终满足不了网店的发展速度。2009年,他搬离了这里,在附近的村子租了一个18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办公室和仓库。

  但周俊杰的发展还在继续,“2011年,我又搬到了一间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距离青岩刘村有五六公里,员工达到了50多个。”

  记者还找到了“中国网店第一村”当年的领头人刘文高。

  据他介绍,青岩刘村的电商规模增长很快,但村里房屋内部配置、住宅配套的地下室空间、狭窄的街道等,对渴望扩大发展的大卖家都是限制因素。“按照村子的实际情况,每家网店每天能发出的包裹量极限在600至700个。另外,青岩刘村10%的商户是B2B小额批发,一旦业务做大,搬离便成了必然选择。”

  他回忆,其实在2010年,青岩刘村的年销售额已就近20亿元,但这几年,销售总额始终徘徊在这个数字附近,原因正是在不断有年轻人进村来创业,同时也有成功的大卖家搬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义乌90%的大网商是从青岩刘出去的,所以说青岩刘是网店孵化器,一点都不为过。”刘文高对记者说,大卖家的搬离不仅不是青岩刘的失败,恰恰是这个“网店第一村”的成功之处。

  回忆在青岩刘村的创业期,周俊杰印象最深的,就是村里的创业氛围。

  探因小村为何能引来这么多网店?

  别看现在青岩刘村有这么高人气,在很早以前,它也经历过失落。当时,全靠两三站路开外的篁园市场,很多在市场做生意的人在村里租了房子。

  后来,篁园市场内最有人气的日用品区搬迁到了义乌国际商贸城,青岩刘村的空房就变多了。怎么把空房租出去,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

  李来就是在那个时候到了青岩刘村。“我是义乌工商学院毕业的,最早的时候在别处租房,做的是化妆品生意。”

  选择来青岩刘村的原因,他认为有两方面:在义乌有大量批发商,物流托运是否方便是他们最关心的因素,而青岩刘村东面就是江东货运站;来村里开网店的人已开始增多,慢慢形成了一种电商创业气氛。

  “后来,我很多老家的朋友、同学、亲戚都来过青岩刘村开网店了。”李来说。

  关于青岩刘村能吸引如此多网店的奥秘,刘文高更有发言权。时任该村村委书记的刘文高当时也曾想学其它街道,搞类似“纺织品专业街”那样的项目,但最后他主张做电子商务。最初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让村里的房子好租一点。

  刘文高告诉记者,小商品城的海量货源,且有近水楼台优势,是青岩刘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但是,光靠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义乌任何一个村都具备这样的优势。青岩刘村的独特优势是临近江东货运站,做零售的可以找快递公司来收货,而批发商可以很方便找到物流公司托运。

  “广州的货到义乌,我们这里只要一天,可能比到你们杭州都要快,这就是优势。”李来向记者举例。

  此外,“串货”是刘文高当初培育网店时用到的办法。

  他说,最初青岩刘村的淘宝店只有100家左右,各自独立发展,资金不足,进货量少,同样的商品放在网上并没有多少价格优势。于是,网店之间被鼓励“串货”,谁在哪种商品的进货上有优势,谁就负责这种商品的进货、拍照,做美工、做文案,跟其他卖家共享。

  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使得青岩刘村的网店在货品种类、货源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凸显出来。

  在“串货”基础上形成的电子商务氛围,让外来创业者可以共享“创富经”,这些特点让青岩刘村的创业人气越聚越高。

  人气旺,从租金变化就能看出。汪晓辉说,“2010年来青岩刘村时,租两室一厅是8500元/年。2011年改换成三室一厅,租金是14000元/年,如今维持在16500元/年。”

  “比如我租的那套房,现在房租市价要18000元/年,但大家都是村里的老租客,市价虽说涨了一点,房东给我的价格还是老样子。”

  刊于2014年12月12日《今日早报》

  记者:金梁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