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印度政府发布预警,让本国商人在义乌做生意时多加小心,但这并没有阻止印度商人前往义乌这个世界小商品的中心。仅在去年,前往义乌做生意的印度人就达到了惊人的3.6万。
2012年年初两个印度商人在义乌被绑架并声称被当地商人折磨引起的贸易纠纷似乎已经被深埋在义乌市场地下。这个绵延几公里的市场销售着许多印度家庭常用商品,比如神像、玩具、灯泡、袜子、台灯等。
去年印度商人在义乌采购的商品总额也达到了惊人的7.8亿美元,使得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国。
很多印度商人也会帮助他们的中国生意伙伴将产品销往国外。
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在提到印度与义乌的经贸联系时,侃侃而谈,引用了一连串数据和例子。
“有1089名印度商人常驻义乌。至少有34家印度企业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而合资企业则有233家。我认识一位叫菲利普的印度商人,他在义乌已经有十年了。义乌有很好的经商环境,而义乌人对外商包容友好,所以他选择了义乌”,李一飞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道。
他并不愿过多谈及贸易纠纷,比如2012年印度驻沪领馆官员去义乌帮助两名被绑架的印度人获释时声称遭到粗暴对待的事件。
“此类纠纷的发生概率是很低,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度放大这些纠纷,我处理此类纠纷的方法就是着力解决而不是放大纠纷,”李对记者如是说。
他补充道,政府在处理纠纷时不应意气用事,不能轻易发布黑名单之类的。
“我们能通过合法手段解决跨境贸易,这对于处理贸易纠纷是很合理的”,他说。
本报记者随后采访的几位印度商人也不热衷于谈及纠纷。有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偶尔,付款会延期,有时候货品质量会跟承诺的不一致。
正如李说的,“义乌与印度之间有良好的贸易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贸易的潜力是巨大的”。
显而易见,就像生命一样,印度与义乌的贸易还要继续,很多商品也有待交易。
刊于2014年4月30日《印度斯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