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义乌来说,今年还是撤县建市30周年。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义乌人民探索前行的进程,是义乌党政有为的进程,是义乌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实现美好生活的进程,虽路途艰辛,但硕果累累。
40年来,义乌人民不曾辜负美好时光,撸起袖子坚定实干,绘就了一曲激扬的时代乐章。中国义乌网、浙江新闻客户端从今日起推出专题报道《风云激荡 活力义乌》,定格来时路,温故而图新,跟您一起见证和追寻踏浪前行的义乌故事。
党政有为 焕发勃勃生机
作为改革开放坚定的实践者和排头兵,义乌人民用40年时间在这片热土上演绎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义乌的传奇故事,源于敢为人先的义乌人和历届义乌党委、政府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契机并持续发力,咬定“市场”不放松。
第一代市场——稠城镇胡清门小百货市场 1982年9月,700多露天摊位的“马路市场”
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第一缕阳光从门缝中照射进来,一场发端于民间的自贸活动,汇聚成了浙中地区改革开放的洪流,走南闯北的义乌末代货郎们撂下货郎担,一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在提篮和地摊中孕育。
第二代市场——新马路义乌小商品市场 1984年12月移址新马路扩建,改名为义乌小商品市场
在廿三里、在稠城、在苏溪、在楂林,“敲糖帮”渐渐形成了固定的交易市集。在群众精明果敢,在政府“明管暗放”的状态下,义乌的马路市场“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发芽”。春风吹来的气息让有着经商传统的义乌人从地下转到地上,开始了集贸市场的群众草创。
谢高华(右二)担任义乌县委书记时的资料照片(1982年摄)
1982年,谁都没想到这将成为义乌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当年,一个提着小货篮偷偷摆摊的义乌妇女,在又一次被罚后,冲到县委机关门口拦住了刚刚到任不久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质问:“摆地摊求生活有什么不好?政府为什么不让我们做生意?”在群众的强烈呼声中,经过数月的调研,义乌县委、县政府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要发展义乌经济,要让义乌人富起来,就要开放市场。在统一认识后,当年9月,义乌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议:开放市场!紧接着,义乌有关部门下发了全国第一个开放市场的通告,并提出了“四个允许”。
第三代义乌小商品市场全景 1986
打破了禁锢后的义乌市场,激发了更多群众个体心灵的绽放,群众创业热情和致富冲动如同闸水般倾泻而出。在群众首创和党政有为的互动中,整座城市在春风中焕发勃勃生机。兴商建县(市)、贸工联动,乡村工业炊烟袅袅、车轮滚滚,城乡一片欣欣向荣。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培育出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等数十个优势行业,一批产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内的“单打冠军”,形成了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义乌市场第四代——篁园市场 摄于1994年 楼子荣 摄
勇扛改革旗帜当标兵
勇立改革潮头,勇扛改革旗帜,勇当改革标兵,义乌是一座“吃改革饭长大的城市”。
义乌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因子,中国改革进程中诸多的破旧立新都有义乌人改革创新的身影。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信任中,义乌肩负起了更多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崇高使命,按照“瞄准国际水准、深耕全国试点、紧扣全省示范”的要求,将改革进行到底。一个个“义乌样本”,以昂扬的锐气,挺立潮头开新天。
截图来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工作期间,感慨义乌的发展是“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并总结推广了“义乌经验”。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成为全国唯一开展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市,一直走在改革前沿的义乌再次迎来了变革图存的重大机遇,义乌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全国外贸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有益探索。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到义乌视察时,称赞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中国名片,义乌商贸城堪称当代“义乌上河图”。
最多跑一次
义乌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创新姿态,勇于承担起一系列国家战略改革试点重任,形成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核心,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为亮点的全方位改革方阵。义乌这块“改革试验田”,正用她的方式为国家改革注上脚本。
众创共享 厚植民生福祉
前有鸡毛换糖筚路蓝缕,今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义乌不仅成为了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这是一座给人以归属感和幸福感的“美好之城”。
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农村改革的号角,开辟了义乌农村发展的新纪元。在义乌这片热土上,广大农民被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从此他们或搞多种经营、或弃农经商、或从事各类副业、或加工办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了造就义乌40年巨变的主力军。
义乌进行有机更新改造
40年来,随着义乌经济的日益走强,逐步建立起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多予少取”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2003年,义乌率先制定并实施了《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通过大规模实施旧村改造、新社区建设、启动老城区更新改造、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城乡垃圾与污水处理一体化、认真落实“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积极推行教育卫生均衡化发展和社会保障机制均衡化、大力开展文明城市系列创建活动,文明新风吹拂着义乌大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资料图 “五水共治”还农村一片净水
无论是春风十里的上溪桃花坞,还是水木清华的苏溪滴水岩;无论是山水如画的至美大陈,还是沧桑清雅的佛堂古镇……去到哪里,义乌的山水都会有自然和美的安排。即使置身城中,身边还有秀湖畔的夕阳,大安寺塔的秋月,还有那绵延12.5公里的江滨绿廊……多年来,义乌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大陈鸽溪青山绿水 吕斌 摄
义乌在一代代义乌人的手中变大、变美、变富、变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义乌国民生产总值仅1.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仅235元;到2017年,义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6381元,建成区面积103.41平方公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3元。40年时间,义乌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建成区面积、农民收入分别增长了905倍、623倍、37倍、246倍。
义乌稠江街道春联村文化礼堂笑脸墙
扩大开放 迎接新机遇
“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是义乌最著名的民谚之一,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
义乌港 义乌商报资料图
义乌依然形成了强大的商贸磁场效应。“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赋予了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大家风范。义乌户籍人口约80万,外来流动人口达140余万,有全国50多个民族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义乌市场的商品三分之一来自义乌,三分之一来自浙江,三分之一来自全国。每年来到义乌采购的外商有50多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外商常驻义乌。义乌商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全是现有各类涉外机构68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500多家,约占全国的75%。
资料图 商报记者 吕斌 摄
面对澎湃的人流,义乌让每一个外地人、外国人都是“新义乌人”,这里是世界的义乌!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义乌也正全面扩大开放迎接新机遇。
中欧班列(义乌—布拉格)。中国义乌网资料图
义乌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城市,由义乌始发至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已成为世界上线路最长、途径国家最多的国际班列,被称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双开放,,义乌港和宁波-舟山港融为一体,形成了公路、铁路、空路、海路、邮路、网路和“义新欧”中欧班列、“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八端齐发的义乌全球开放“八路军”。
资料图 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
义乌市委书记林毅在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表示,我们要深刻领会“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上解放思想、自我加压、砥砺奋进,追求新时代的大担当、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