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健贤 盛庆乐)民生为本,久久为功。40年光阴似箭,40年万象更新,义乌上演着沧桑巨变。如果把过去40年的风雨历程谱成一曲交响乐,民生,无疑是其中的最强音。
40年白驹过隙,蓦然回望,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已在义乌一步步成为现实并且获得新的发展。40年来,义乌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均衡发展各类教育……民生领域“堵点”正在打通、“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牢固,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如花般在百姓心中绽放,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义乌人幸福的滋味也愈加浓郁。
社会保障织密百姓幸福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这是义乌历届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城乡居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的要求,按照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思路,义乌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于2004年出台《义乌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办法》,2008年出台《义乌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并于2014年启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建立全民参保动态管理机制,打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转换通道,实现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被征地农民三类养老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全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92%、75%以上。
近年来,义乌继续织密保障网,参保人数明显增加。据统计,今年以来,义乌新增各类社会保险16.5万人次,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5.03万人、47.1万人、23.38万人、35.54万人、23.74万人。与此同时,社保待遇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230元,失业金标准由最低工资标准的70%提高至80%,大病保险取消封顶线、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让医保移动支付成为可能,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创新升级市民卡APP,实现预约挂号和医保移动支付,增加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渠道;新增电子社保码应用,支持在市民卡APP上扫码购药,目前已在8家药店上线运行。在支付宝上开通“义乌市民卡”生活号,支持线上预约挂号和缴费。医保移动支付多渠道应用让广大市民在家就能完成预约挂号,不用卡在手机上即可付费。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医保移动支付近2.7万笔,总结算达179.6万元。
深化改革看病越来越安心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千家万户的小事就是义乌历届党委、政府牵挂的大事。40年来,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一大批惠民政策举措紧锣密鼓、落地生根,百姓看病越来越放心。
改革改在问题根子上,难题少了带来获得感。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综合医改,完善药械耗材采购机制改革。今年,我市各级医疗机构实现药品网上下单采购、药款线上支付、药品物流配送,暨信息流、现金流、物流的“三流合一”。市民们通过“云药房”系统,在家门口卫生院就能购买到上级医院的慢性病药品,药品直接邮寄到家,解决了基层慢性病患者多跑路的难题。不仅如此,广大市民还能在家门口享受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近年来,我市主动接轨国内外知名医院,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义乌市政府深化与浙大合作,签署共建高水平医联体框架协议,2017年,浙大一院全面托管义乌市中心医院,有效提升中心医院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市中医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紧密型合作关系,医院管理、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均得到质的提升;由温州康宁托管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启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合作的改革试点,托管后,康宁医院注资3000余万元对医院升级改造,引进一批先进仪器设备,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我市不断加快智慧健康建设,在公立医疗单位部署134台自助机,实现自助挂号、自助查询、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支付等功能,减少患者付费排队等候时间;开展移动医疗建设,建设“健康义乌”APP掌上应用,实现微信挂号、检验结果查询、短信满意度查询、签约情况查询,整合全市医院挂号、检查、床位等资源,为群众提供掌上便捷医疗服务。据统计,截至11月底,“健康义乌”APP注册用户达9.69万人,月平均预约挂号人次为5000余人次,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让百姓有获得感。
学有所教开创美好未来
教育是重大民生,孩子能成才,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期盼。作为浙江首批教育强市,多年来,义乌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开展“大脚掌+教育”调研和“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各项重难点工作,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领跑浙江。
改革引领,不断激发办学活力。近年来,义乌不断激活办学体制,创新办学模式,首创我市公建民营办学体制,创办我市第一所公建民营民办学校龙回实验小学,采用“资产国有、校长公派、教师自聘、自负盈亏”模式运行,并快速跟进树人中学、铜溪小学、德胜小学等公建民营体制学校创办。同时,我市出台扶持力度最大的“11+1”民办教育新政,大办特办民办教育,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的大连枫叶国际教育集团、杭州新世纪教育、宋庆龄幼儿园、北外苏州湾外国语学校(义乌公学)等教育品牌。
推进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结硕果。为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我市全力打造校园足球“金招牌”。截至目前,我市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2所、“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3所;今年在我市举行全国首批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揭幕,举办校园足球国际交流活动,稳步推进校园足球改革。
自我鞭策,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为全省首个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我市筹建浙江电子商务学院,首批76名“双实双创”大学生已正常入驻,着力打造人才培训和输出高地。通过创新职教办学模式,开展“3+2”“五年一贯制”教学,并创新职教展模式,在文博会和旅博会上设立职教展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40年前,我们从起点出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40年后,我们从又一个新的起点出发,开始新一段逐梦之旅。